Listen to Tsem Tulku Rinpoche: 唸唸有詞的祈禱都不是祈禱

 

設計作品

發表文章
照明著作
照明課程

城市夜遊

 

現代詩作

攝影與詩

閱讀系列

閱讀摘記

閱讀周記

閱讀札記

做夢者班

新的札記


電子信箱

訪客留言

光理公司

回到首頁


  2007/10/13 16:56

 

2007/10/14 Sun., cloudy, More Empty Words(1of 16)

 

來看詹杜固仁波切佛法中心送我的 VCDsMore Empty Words,有六片。refer to 英文網頁開示影片目錄

 

纖瘦的詹杜固仁波切穿便服,耳朵掛個小麥克風,一開頭就說:「If the girlfriend is not good for you, you won't get her.Great, 真是霹靂的開頭。這句話下半段是: If you don't get the work, that work is not good for you. 重點是說,我們一旦認為我們沒有得到所求的,就是神靈不靈導致祈禱不應驗,因此我們便不再祈禱了,也不再去禮拜。我們經常因得不到所欲而對神喪失信心,詹杜固仁波切說這都是基於 self-centered 心態使然。其實這樣的祈禱不是祈禱,因為其動機並不在於造福其他人,而是只有獨善自身。那樣的祈禱只會增加你的 self-centered mind。(我的意見)其實這很簡單解決,我的作法是,不再要求特定事物,我該擁有就會擁有。我總是如此祈禱:「將我所做的一切,如有任何功德,全部迴向給有情眾生成就正等正覺。」當然你我都是有情眾生的一員。

 

Be aware what you pray for.」不要這樣祈禱:「May I get a girlfriend, so I'll be happy that she can support me, that I can get what I want, and then I can give what she wants, and she can be a partner spreading the Dharma, and I won't be lonely, so we can be fully enlightened beings to help all sentient beings.」這裡講到瑪丹娜,詹師說她真的像是金剛瑜珈母,因為她到全世界演出時,遭受警察的監督、婦女的抗議,認為她的演出傷風敗俗、帶壞小孩,當然啦如果一位全裸的度母出現在街頭、散發蓮花、口喊六字大明咒,一樣會引起騷動。而這位瑪丹娜堅持她的演出,因為那就是她的職業,她在每一場演出之前與團員手牽手虔新祈禱:主啊,請賜予我們力量,排除各種困難與障礙,讓我們將歡樂帶給每一位來觀賞表演的人。這就是真正的祈禱。

 

詹師說如果在觀音廟觀音雕像前裝飾一個隱藏式麥克風及 iCAN,我們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的人口中唸唸有詞的祈禱都不是祈禱。詹師提及無論任何宗教都有業的觀念,即便是天主教,在十五、十六世紀也有關於靈魂轉生及業的存在,但不見容於當時社會。「業」的觀念並非佛陀獨創的,任何高階的聖者(sage)都可以觀察到「業」,而佛陀本人則是在菩提樹下第二、三晚證悟到此點。佛法適用於六道眾生、一切有情,無有侷限,絕非獲選的那群小眾。有一段話蠻重要的:這個業的哲學消除了空虛、無望、無助,為什麼呢?儘管業力存在,你是創造者——業的作者(author)、業的繼承者(inheritor),這不是 fatalistic 宿命論的——業力決定命運論,假如你不對它做任何事,只是讓你的業流轉,那麼答案是肯定的:這是宿命論,因為你讓它如此。

If you are doing about your karma, then it is not fatalistic, in fact, it is optimistic. Because you know that five years later, you're going to have a accidence, six years later you're going to die and be born as an animal, three years later you're going to separate from your wife, two years later you're going to lose your job, one year later whatever kind of business you try to do will not grow, you know that or you've been kindly told that, you've been warned, whatever, and that information instead of scaring you should bring optimistic stream to you. Why? I'll do something about it. And the next question will be: what would I do something about it? Then you engaged in the cause that things will happen, to understand how to avert, understand how how to stop, and understand how to prevent.

這裡詹師否認命運說,因為既然命運是固定不變的,為何有人會成佛?詹師拿自己受教而親身體驗修行的結果來教授,所以他說:「Our group will grow, it will definitely grow, it will attract intellectual, educated, smart, young, medium, and old people, who want more than 'thank you Buddha, Amen'.

 

詹師這裡講到他就算有十六、七世從事修行,但他還有數以千計修行的 lifetime,所以他可以比一般人吸收佛法容易些,但不表示他是完美的,因此不用拿此來做為市場廣告。如果只是要一個具有真實傳承及功力的人來每週做一次佛法禮拜,唱唱祈禱文,加持每個人,領些佛聖餐吃下去一切就通通會美好了,特別不要忘了奉獻紅包,那他所出身的傳承與寺廟有太多人可以擔任這種角色,而且還很容易賺大錢。然後他可以說著如此的話:我當然會漂浮會行走於水上,但是你有業障無緣得見,不過我可以用 3D 動畫讓每個人都有幸看見。但這是什麼靈修呢?靈修的意思是 you have to take the responsibilities to grow,但一般人不願為自己負責,他們有學校、家庭、朋友、社會,鼓勵你朝向外境:有更多的物質生活,而不去面對自己的問題。

 

詹師很小的時候繼父母希望他能上大學讓他們覺得光榮,因為在這個社會父母對子女的期待都是如此,但他總回說:「我才不要上大學,這些對我死亡時毫無幫助。」當然換來一頓耳光。詹師誇張地模仿一些宗教人士說:「We are Peace, you are Peace.」我想起去天主教彌撒時每個人真的就是這樣互道 Peace。平安就是福,如果平安對我解脫一點幫助都沒有,要平安做什麼?最重要的,不是全能的詹上師保證你往生西方淨土天堂,而是:You take the responsibilities to transform yourself, so you won't collect more negative karma to go to the ugly place. That's why you're going to wonderful place when you are dead.

 

這一片聽完了,有兩個詞補充說明:所謂 educated 非指學校教育而是指 mind is open;不能為自己負責的人,都是屬於「Be-Yourself Club」成員,而整個佛教的精髓就是「Take-Your-Responsibility School」。

 

(我打算在我網站上建一個詹杜固仁波切開示影片聽寫專區,希望能造福更多懶人或英文聽力不好的人,雖然我也不是很棒,但打字速度還不錯。

 


  2007/10/19 03:38PM

 

2007/10/20 Sat., cloudy, Gurus for Hire, Enlightenment for Sale (1 of 16)

 

詹杜固仁波切 More Empty Words 影片只有 Part I 可供下載,所以我們今天改聽 Gurus for Hire, Enlightenment for Sale (1 of 16)

 

詹師一開頭講到,當我們想從事一些儀軌(ritual or puja )或我們遵循上師指導開始修法,有些人會有重大成、有些人會有立即成、有些人即便持續做也不會有效,成效來自三個原因:A 、對上師有信心;B 、皈依(佛法僧)三寶; C 、謹慎持守皈依戒。這三項可以獲得達成成就的功德(merits ),你想要有所成就就可以有所成就。但我們總對上師或儀軌所要求的自行挑撿想做的與不想做的,這樣當然使得效果打了折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藥師佛(Medicine Buddha ),如果你要從事藥師佛修法及儀軌,首要之務便是全然的信心。

 

詹仁波說灌頂重要的是之後的期間,也許六個月、一年,端賴你自己,一旦自己批評上師、批評這個那個,戒律就自動破了,灌頂也不會有任何效果。因此他對於收弟子十分挑剔,也很「吝嗇」於灌頂,不是你想皈依他他就接受,原因是他說他有東西可以給你,而你沒有東西可以給他。他也不將灌頂視為一種商業活動( for business and make business),以促進中心的「蓬勃發展」。以後也許情況會改變,因為可能人也不一樣。

 

當詹師給予弟子儀軌指導,有些弟子可以有所成效、有些則否,不是儀軌是錯的,就是弟子並沒有正確遵循指導,所以你認為是哪種原因呢?不是上師、這個傳承錯了,就是接受儀軌的人沒有遵循所有的要求( requirements),所以他們才不會得到全部的結果(full results)。詹師提到來自自己上師的習慣,也就是在每週 Dharma Teachings 前要唸誦宗喀巴上師瑜伽、短的供儀,然後才開始講授佛法;而在講完後也會帶領弟子進行簡短的禪坐( meditation)才結束。因此詹師建議我們可以於每天醒來後,唸誦上師瑜伽(Guru Yoga),這是很有力量的。

  

這部開示影片主要談到兩部分:Our relationships with our Guru——in relation with nine attitudesDharma center,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us inside, outside,這部份包含以下議題:

1. 佛法中心於全世界如雨後春筍般竄出,目的何在?

2. 佛法中心的委員會及次要組織,

3. 擔任佛法中心志工的角色

4. 佛法中心的建築物

5. 佛法中心與閉關中心的不同

6. 不快樂的學生、新學生及一般學生

7. 如何促進中心非政治性  break away

8. 如何對待一些高知名度人士(high-profile people)、有錢人或領導人(lead people)?

9. 他們應該期待什麼?我們如何幫助?我們又該如何做?

10. 禮節(protocols)、邀請從事儀軌 儀式、初期除障修法

11. 其他上師及其他中心,why and why not

12. 會晤上師有哪些禮節、程序要做?

13. 一個中心的成員去到另一個中心,政治性或非政治性(pros and cons),why and why not

14. 一個中心給予另一個中心支援與協助,why and why not

15. 中心間相互攻擊(Center bashing

16. 來自其他中心的人

17. 中心 committee/ sub committee / volunteer / staff 成員的教育訓練,包括自己中心上師喇嘛轉世資料及傳承

18. 如何指導學生例如具有超能力或黑魔法(black magic)的人,及智力不佳的人

19. 對於轉而攻擊中心的原先成員如何處理

20. settlelism (?)bias

21. 同家族的中心與不同家族的中心

22. 溝通與透明化(transparency),每人聯繫溝通方式不同(例如有人可使用電子郵件、有人則否),讓每個人都知道正進行什麼

23. 身體系統(the body system

詹杜固仁波切說他的記憶特佳可能是好幾世修行的結果,因此他深刻記得每個人的糗事,他開玩笑說約瑟夫每次在唸六字大明咒都希望長出頭髮,他保證約瑟夫來生一定可以,只要現在「播種」下去,呵呵。詹師提到出版一本佛法書所要投諸的人力是相當可觀的,一來佛法中心可能不會付你高薪,二來反而要仰賴誰認識的誰認識的誰去打開書市通路,許多自願幫忙的人都從這樣的工作中累積自己的功德,不是「幫佛法中心忙」(do Dharma center a favor),而是中心提供一個機會讓你幫自己忙。他說難道你每天清理佛壇、獻上供品是在幫佛的忙(do Buddha a favor)嗎?他不認為如此。因此要幫佛法中心的忙,看自己的強項在哪(what are you good at?),如果什麼都不強,就去學點什麼。

 

仁波切講到一點我實在感同身受,當新面孔初次來到佛法中心,誰該來帶領他們?難道就是跟上師相互交換名片,然後「舊生」只是看著,看完就回家了這麼簡單嗎?你認為這是仁波切自己的事嗎?(我的經驗是,基督教會或天主教堂都比佛教中心讓人感覺 welcome 許多,明明是大乘 「菩薩」乘佛教中心,搞得每個人都像小乘「獨覺」 似的。)佛法中心有組織的話拓展得快,沒有組織的話則拓展得慢;拓展的目的是要將佛法更快速地利益更多人。詹杜固仁波切他說:「I can attract them, definitely can, but can you maintain them?」「This people will come one time only, if you don't maintain well, they've gone. So I don't attract. Why I attract people to a place which is not ready?」詹師說不要每天想補平開支與收入的缺口,何不去結交(make friends)有那些錢的朋友,或結交朋友他們有那些錢的朋友?

 

Let me tell you a secret, money is not hard to get, according to your approach and your attitude to get it.」他說。詹師這裡提到有些喇嘛可以有五百個中心,有的只有五個,為什麼?端賴有無組織而定他不認為一位喇嘛可以出席五百個中心開幕,而且還在持續開設新中心,都是他的組織成員在管理與照顧。為什麼中心會成長?因為佛法在成長,它在增長;為什麼會增長?因為它利益這個社會,促進人際和諧、融合——這從你加入佛法中心便可顯而易見你改善與自己家人的關係。第一集完。

 


註一


Copyright © 石曉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