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 to Tsem Tulku Rinpoche: Everything Can Change

 

設計作品

發表文章
照明著作
照明課程

城市夜遊

 

現代詩作

攝影與詩

閱讀系列

閱讀摘記

閱讀周記

閱讀札記

做夢者班

新的札記


電子信箱

訪客留言

光理公司

回到首頁


  2007/11/25 05:14PM

 

2007/11/03 Sat., cloudy, Gurus For Hire, Enlightenment for Sale (2 of 16)(上)

 

正在看《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既然如此,再來聽前世是宗喀巴大師八大弟子之一的詹杜固仁波切開示:Gurus For Hire, Enlightenment for Sale (2 of 16)

 

詹師說擔任佛法中心委員會成員,主要是對主持上師(house teacher)及佛法服務與效忠(devoted to),其功用等同閉關,為什麼呢?因為此舉可以累積功德並淨除負面業障。因此對於佛法修行不能有所撿擇,成就不會固定來自某項行為,因此在坐在森林冥想跟打點寺廟的人,事實上,詹師說,「 Those who run meditation centers and committee collect more merits than the mediators, because they have deal with the real situations which challenge their spiritual growth all the time. 」一個人安靜呆在一處,無人打擾專心冥想,當然和平喜樂,因為缺乏 bring out the dirt 的機會;而在佛法中心擔任工作,就好像接受  X-ray,你所有的問題都會曝光——這是一種 blessing,因為你可以檢視:A、自己精神修行(spiritual growth)有多強;B、自己處理人際關係(deal with others)及如何克服問題(overcome problems)的能力有多強。如果你每天皈依三寶、口唸有情眾生,卻為何連兩百個眾生也擺平不了?

 

詹師說,如果你只是想坐在雲上,湧出甘露濟度眾生,你還是回去你的「奇幻島」(fantasy island)吧!你為眾生做了什麼?至少應該從一位眾生開始,十個、百個逐而增加,然後你才具有服務千名眾生的能力,才能談到所有眾生。這些不會一夜可及,即便是達賴喇嘛也練習了許多世,他所說的才能夠影響數以萬計的人。這是菩薩成就佛性(Buddha hood)的方法。連狗媽媽也可以照顧幾個狗小孩,因此不要執著照顧於一兩位而已。參與佛法中心義務工作有幾項要點:A、確保中心一切事合於佛道;Bto sharpen the bodhisattva attention, to sharpen your buddichitta attainments。你的成長藉助於所有情況的克服,並將成就帶給其他人,如此你累積了功德。因此詹師說:「Committee are in retreat. Why? You are dealing with yourself. It's very very clear and direct, how you deal with yourself, ( that's) how you deal with other people.

 

Devoting to your lama is devoting to yourself.」(這裡成「獻身」有點敏感) 詹師說:「Devoting yourself to the lame is the first step finding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20'00"

 


2007/11/05 Mon., raining/cloudy, Gurus For Hire, Enlightenment for Sale (2 of 16) (中)  

 

來聽寫 Gurus For Hire, Enlightenment for Sale (2 of 16) since 20'00"。這段似乎是針對佛教中心成員所說的,不過我們也可聽聽。

 

詹師說在中心與人共事,與其指出他人錯誤,不如心懷慈悲。其實彼此知之甚詳是故無須指著別人鼻子,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我們給予愛的支持(love support)因每個人都會通過目前階段。「What's love? Patience; what’s support? To help them.」事實上每個中心成員人都想要為中心做點事,問題是必須要知道他們的長處並給予適任的工作,因此中心必須要做一些基礎調查,譬如他們的現職,去發現每個人目前從事的工作、生活狀態,以便成為中心可以活用的人力資源。

 

關於這一點我覺得,一般踏入佛法中心好像都刻意摒除世俗生活這一塊,更別提專業領域了。首先不知每個人的真實姓名,也不問的,只會叫師兄師姊,就好像外商公司一樣,彼此英文名叫久了根本忘了他是誰;再來絕口不提自己工作、身分、地位,可能是覺得跟覺悟風馬牛不相及吧。這次貝諾法王來台不是為弘法而是募款,主要為了在南印度的僧眾,據說有四千多名。我聽師姊說起每一個白玉傳承的中心募款理想目標是 150 萬,大家都覺得不可能辦到。以台北中心登記在案有五十名,得每人捐三萬,你覺得有可能嗎?但如果知道成員的身分地位就有點好辦了,交給大功德主去募款啊。像詹杜固仁波切弄一個網路刷卡捐款也是十分方便現代的方式,但首先要先能給出什麼吧,飲水思源也是一種善良的本性。先施點小惠才能釣大魚。

 

這裡講到禿頭饒先生的案例。他有天跟顧佛教用品店的 David 講到關於改善此店的幾點建議,David 或者認為他在批評,但是以饒先生管理三四千人醫院的經驗,如果只是捐款給錢那真是太無聊(禿)了(That's too bored, no wonder he loses his hair.)。以饒先生如此的事業有成,只想將餘生奉獻於佛法,他的經營建議彌足珍貴,詹師知道後立刻派人接恰接手此事。這就是創意來源(the ideas came)也是善用人力資源。

 

還有「佛法推銷員」(Dharma sales)。詹師說譬如 Mark 十分容易吸引女士聞「味」而來,這沒辦法,總不能叫他穿件塑膠袋裝只漏兩個眼睛的洞出門吧,所以他天生適合推銷,而真的很多人跟他買東西,他從 top sales person 蘇珊那裡得到「手灌頂」,所以他只要將手放在顧客肩頭摩娑並說:「Buy , buy .」就成交了。

 

所以我們確實有許多志工,但我們必須知道 A、如何激勵他們——當然是藉著以身作則來激勵其他志工,且藉由自己內在的佛法修練所外顯的氛圍來訴求,這很容易辦到。還有分組領導的重要,將人員打散成小組各有組長,每個人都可以聯繫到你,藉由電話、電子郵件,而你成為他們的「大哥哥」或「大姊姊」(big brother or big sister to them——這可不是大哥或大姊頭,而是 inside big。(37'51"

 


 2007/12/02 04:49PM

 

2007/11/17 Sat., sunny,  More Empty Words (2/6)   

  

格魯派的一般大眾開示雖有深意但不礙理解,至少感覺比較輕鬆。詹杜固仁波切新闢的付費下載網站 The Neon Lama,有關 More Empty Words 寫到

The topics H.E. Tsem Tulku Rinpoche had been requested to speak about seemed simple enough – Tibetan singing bowls, Dharma texts and different materials used for statues and offering items…yet, they proved to be like magic hats, yielding profoundly illuminating explanations on motivation, prayer, cause and effect...

為什麼一位 Ph.D. in physics 要來聽甚至美國高中都沒畢業的詹杜固仁波切說法呢,因為所謂佛法就是要去除自我中心之心(self-centered mind),我們能夠嘲笑自己才能夠改變自我。我們嘲笑自己是因為我們真的犯錯,我們指出自己的錯,而非指責他人,我們以幽默看待錯誤,了解並放下:

In our form of Dharma, we take responsibilities;

In our form of Dharma, we laugh at ourselves;

In our form of Dharma, we don't point fingers at others; we point fingers at ourselves;

In our form of Dharma, we make jokes of ourselves and we put ourselves down in good humor. Why? Because, we do have these faults, and we need to first face it by laughing about it, and finding the methods and letting go.

西藏喇嘛用幽默來突破,譬如耶喜喇嘛,如果我們在心態上緊緊抓著不放,只會讓自己越陷越深。我們也不指責任何人,都是別人的錯才造成自己這樣,有些人甚至指責神沒有好好保護他們,從來不曾想過是因果業力(cause-and-effect karma)使然。

 

而業不是宿命(fatalistic),我們保持承諾、保持三昧耶誓、從事儀軌、從事淨業除障法門,讓我們可以遠離這些業,我們甚至可以使他人遠離他的業。詹師舉達賴喇嘛為例,他做了這麼多事無非是為他人積聚功德(merits),你認為達賴喇嘛需要做閉關以除去自己障礙嗎?你認為達賴喇嘛需要每天從事儀軌以維持自己的禪定成為佛嗎?「How can you become a Buddha and maintain your Buddha hood? You don't have to maintain you Buddha hood, Buddha hood is a kind of mind you've achieved.」所以你認為達賴喇嘛每天冥想六個鐘頭以便讓自己證悟?你錯了,他是為了我們而做。你的喇嘛上師——特別是密續(Tantra)上師——從事薈供或各種供儀,將供品分施他人,其實是在幫助你累積功德。

 

接下來講到因為有八萬八四種心所以才有八萬四千法門、不同的乘來引導。以三乘來說,小乘(Hinayana)、大乘(Mahayana)、密乘(Tantrayana)各有不同方式,特別是密乘喇嘛很揮霍無度毫無節制的(extravagant)。小乘僧侶外在非常簡樸,他們以此方式轉化人;大乘僧侶使用內在簡單、外在華麗——例如大雄寶殿、鍍金大佛、身著絲綢僧袍;而密乘喇嘛可以開賓士跑來跑去——例如創巴仁波切,而喇嘛們所有的東西不是絲的就是金的,人們會想這是什麼怪喇嘛?而他們就是以這種方式度人。這是三乘之別:outer, inner and secret。小乘使用外在簡單(simplicity),大乘使用外在簡單然而外在豐富的結合來宣說佛法……(聽到 16'56"

 


2007/12/22 Sat., cloudy,  Everything Can Change(上)

 

選了半天今天看詹杜固仁波切稍短篇「Everything Can Change」:

 

詹師說 chanting 讓我們重新充電,並連結到諸佛,等同發簡訊給他們,建立友誼;祂們是不變(unchanging)的, 祂們不會因為我們的態度、作為、反應而有所改變,而朋友們卻會。(其實每隔一陣子看一下詹師也等同發簡訊,讓連結繼續有效,基本上我覺得他的教誨對我也是相當重要。)

 

詹師說這些祈禱文及陀羅尼(mantras,講「咒語」好像跟 Y 所認知成的驅鬼咒搞到一起了)都是傳承千年以上,直接自佛陀經其偉大的門徒,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絕對跟你學自祖父的(所謂祖傳)home chicken soup 不同。當我們吟誦這些祈請文及陀羅尼時,我們邀請祂們的祝福,雖然大部分的人不能立即感受到,但某些人能立即獲得祂們的加持的利益,而就長期而言也是確實不虛的,只要持續便能獲益——轉化你的身心並療癒自己。這裡有一點相當重要,跟鍛鍊身體一樣,如果我們每日努力持續,不管是祈禱(prayers儀軌pujas,持之:以恆,你便能看到利益(結果),如果僅僅每月一次或每半年一次像我們 drive by 健身房這樣,改變很難見效;同樣的,如果每週一次甚或每天一次,如果我們禪修、專注、練習,並控制自心於佛法,我們就會看起來像是佛法修行者,我們就會看到轉化。

 

靈修(spiritual practice)是什麼呢?就是轉化:transforming our minds 。所以每天的 chanting 是極度具有利益與幫助的,但 chanting 本身並非 Buddha practice aDharma practice,除非當我們幫助他人、令其快樂卻沒有動機,而他們的心靈因我們而快樂,這才是佛法。(Chanting itself is not Dharma practice, it effects  we help others, when we make them happy without motive, and when their mind is happy because of us, that is Dharma.

 

詹師繼續舉例說,成員幫忙打掃中心、義賣、募款,這些都很好,這些都是必要的,也能利益他人,但其本身也非佛法(but itself is not Dharma practice);到廟裡燒炷香、陳設供品、供養出家眾,這些都屬必要也應該做,但也不是佛法修行。佛法修行或佛法,是我們的丈夫、太太、朋友、夥伴因我們而快樂,或他們本來不太快樂但看到我們即使幾分鐘而感到快樂,當他們感受到快樂而不再嘆息,這就是佛法。反過來說,若我們周遭的人讓我們更加困惑、讓我們不快樂,或我們所說的內容及方式讓他人困惑,就不是佛法。佛法不是擺設佛壇參拜禮佛、遇人佛言佛語說教,或印行佛書千冊,佛法是讓我們周遭的人減少困惑,更加清晰、越來越快樂(less confuse, more clear, and happier and happier)。

如果我們接受(take)佛陀、耶穌、克里須那或其他聖哲的教誨並發乎至誠,不是照辦而是練習或修行(not follow but practice),你就能看到大的改變。相較而言,我們跑到寺廟會所,接受高級喇嘛的灌頂,涉足各個佛佛中心、各種薈供儀軌,我們也每天持咒供養、談論佛法,那很好,這些雖屬必要,但對佛法修行僅有非常非常小的貢獻,為什麼呢,你必須看看自己心的階段(stage of mind),你必須看看你自己、你的年齡、你有的時間,為什麼呢?年輕或年老不會使我們有所差別,年輕人也英年早逝,所以我們沒有時間了(have no time

詹師舉得奧運金牌為例,選手歷經八年艱苦鍛鍊只為了一個比賽的榮譽獎牌——金牌當然是最好啦,就跟我們花最多時間從事不管是健身、交男女朋友一樣,目的達成就結束了,這樣的利益著實很小,但如果我們想要的比區區一個獎牌、名聲或一個丈夫、老婆多一點,我們想要離苦得樂,想要解脫自由,想要 證悟,證悟意即日常事務及每一個生命都能被照亮,也就是說你能利益無量眾生,要能達到這樣的階段,我們的努力必須比贏得獎牌更多一些。

 

中間有一段很幽默,詹師舉例一個男人喜歡利益女眾,同時供養三女以維護與她們的關係,就好比自詡為 walking Buddha,特別是 Tantra Buddha,以其慈悲心不讓三女知道彼此,這樣就不會造業了。真的是這樣嗎?當然財富、性與名聲是芸芸眾生所好,也是人之常情,但衡量一下自己已經花多少時間或強迫自己從事這類事務,所種即所得,你還打算花多少時間繼續經營你已經有的東西?修行的目標不是女人(或財富名聲)而是心靈,而我們花多少時間在這上面?有多少時間與精力放在女人 (或財富名聲),那便是努力(effort),假如我們把同等的努力放在心靈的位置,就能獲致不變的快樂。

The real way is facing ourselves and making a determination, that all the things I'm doing that creates unhappiness to others will stop. And all the things I'm doing that creates happiness itself. I'm talking about Buddha happiness not samsara happiness.

上集完。其實我每回重新收看詹師,都能將散自世俗的紊亂與略失方向稍微拉回一些,雖然他不是像大圓滿上師總講著雲深不之處的高深境界,或者也是這樣才使世俗生活與究竟領悟彷彿很難產生聯繫。譬如說空、大空、絕對空(咦,還漏了一種空),除了很模糊地了知任何事不絕對存在,其餘的跟我生活有關係,初喜、俱生喜等四個喜(忘的更多),如果我日常生活連最低級喜都喜不起來,其他超級抽象的喜也就不必談了。我想我明白肯恩威爾伯所說,你就算打禪能入極深定境,現世生活仍是個渾球——指的是不能利益他人,反而給人帶來迷惑與不快,你的「高級覺知」又有什麼用?

 


註一


Copyright © 石曉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