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Two Truths 兩種真實——佛教四宗派關於「空」的見地

 

設計作品

發表文章
照明著作
照明課程

城市夜遊

 

現代詩作

攝影與詩

閱讀系列

閱讀摘記

閱讀周記

閱讀札記

做夢者班

新的札記


電子信箱

訪客留言

光理公司

回到首頁


Joyce:耶喜喇嘛〈密續入門〉內容提到:心的本性有兩種面向──相對本性和究竟本性。相對本性是指會有善念或惡念兩極的念頭嗎?是否能再加以解釋?究竟本性又是什麼呢?這裡我有點陷在文字限制中。

 

S.W.所謂相對的與絕對的(或稱究竟的)這兩種東西,就是佛家語彙俗義諦與勝義諦,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名詞是英文 Two Truths,兩種真實:世間真實與超世間真實。心也有俗世的及超越俗世的層面,同樣都是「心」。最簡單來講妄念是「心」所造、投射而成,證悟開悟的境界同樣也是「心」在感知,這兩個心存在於兩個真實面,相對的與絕對的。甚至到了佛教中觀的見解,兩者都不說它存在或不存在,因為真正最究竟的是無可言說的(符合唐望說法)。 兩種真實是下一波我們要分享的札記內容。全書昨天才摘完,我可以這個週末先給(2007/09/14)

 

新閱讀札記 


 2007/09/02 06:24PM

 

2007/09/05 Wed., cloudy/raining  形象清楚,因為時時想到

    

一直在想一份〈2007311日高雄開示〉中某仁波切說:「真正要消業障就是跟師父溝通,觀念改變就是消業障,所以學佛不要只是參加灌頂求加持而已,沒事多親近師父就是得到最好的加持。 」還說:「 師父本來就是給眾生打擾的,是為了眾生而來,幫助眾生是師父的責任,不要不好意思打擾師父,客氣錯了地方,……你們在世間法上是成人了,但在佛法上還是小孩子,」因此「 師徒之間要常常見面,慢慢培養彼此的信任,不要一下子就相信,每個人找師父的目的不同,師父也不知道弟子為何而來。」

 

昨晚相中竹清嘉措仁波切所著 Two Truths仁波切,我有問題!——一本關於「空」的見地、禪修與問答集 》,就跟一些早買的書一樣——例如半文言的《寧瑪派次第禪》,頭幾次翻簡直讀不下去,過各把月再看輕而易舉。由於版面四周留空的關係,今天已經讀半本了。找到當初不明白十七世大寶法王說的佛教註一了,就是:小乘——經部、 分別部;大乘——唯識(唯心)、中觀,四種哲學部派。竹清嘉措仁波這本問答集是對西方弟子講說的,也是英文中譯,他本身是噶舉派的堪布(按:可指佛學院博士或院長)。先簡單說明一下三乘四部,仁波切說:「認識這些哲學觀點對實修者非常重要」(p. 46)。

聲聞乘:教導無私,我空,依此信念而禪修。

獨覺乘:是獨自修行的覺者。只知道外在的境相是空性的,明白「我空」及一半「法空」。

以上小乘,分為「分別部派」、「經教派」。

大乘(菩薩乘):教導透徹的「我空」及「法空」,明白一切外境和內境都是無自性、非實存的。

大乘分為唯心派(唯識派)、中觀派。

「分別說部學派」(particularist school)之哲學觀點:「凡經分解或分析後,仍可被分解或分析者是表面真實;如不能再被分解的才是真正的真實。」(When destroyed or analyzed, that which is suitable to be discarded is apparently real and that which cannot be discarded is genuine.)(pp. 51-52)因此此學派在物質方面,與科學家們看法相同,都認同一個不能再被分解的基本粒子是實存的,當然這也就是說,所有組合物——我們以為實存的整體——只是名相概念,僅表面真實(apparent real)而非真正真實(genuinely real);以此哲學觀來看待心意識,表面上相續的意識,只有剎那心識真實,剎那實存。

這學派主張「不能再被分解的是實際存在的」,因此,就物質來說,基本粒子是不能再分解的,就意識來說,剎那間的心識是不可分解的。分別部學派主張心物二者最小粒子及剎那都是實存。因為,一切都由它們架構而成。譬如,如果沒有基本粒子,一切質體就無法形成。心識也一樣,如果沒有剎那的心識,就不會有心意識。( 《仁波切,我有問題!p. 55

「經部學派」(sutra school)之哲學觀點:「是真正真實還是表面真實,得視該境是否具有實際功能及作用的特性,或僅具有一般的通性。」(Actually and genuinely able to perform a function or not, having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r only general ones.)(p. 59)這描述我看不太懂,因為指的是具有一般通性的東西是表面真實——相對實相(apparent relative reality);換言之,具有獨特性質的東西才是真正真實——絕對實相(genuine ultimate reality)。但何以涉及「實際功能及作用的特性」?這跟我所理解的「萬法無自性」差異頗大,無自性又何來可以言說的特性?反正這派理論認為抽象的玩意都是相對真實,具體存在的東西則是絕對存在。

 

隨後會講到中觀,當然不否定這個五官感知的「真實」,且拿這類「幻相」來應用於禪修上:

為什麼形象會清楚的顯現,是因為我們老念著它,所以這就是我們怎樣觀修本尊。所以我們修本尊觀時,我們要時時心中有本尊,則本尊形象就會越來越清楚。當我們觀想本尊生起時,也是生起虛有的形象。

簡單的來說,經部學派分兩種情況,一是心念所生抽象的東西,另一是顯現在我們面前實際的東西,不論我們想不想它,它都在那裡。(pp. 64-65

因此竹清嘉措仁波切說「和研究粒子的科學家談話時,用分別部的見解較好;和一般世人談話則用經部見解較好」。今天寫到這裡。

 


 2007/09/07 05:56PM

 

2007/09/07 Fri., cloudy/sunny  空觀不可言傳、不可思議 

     

為什麼需要灌頂?

顯宗的理論可以自學,密法則絕對不可以自修。「隨許(開許)或者灌頂,入法之門」,沒有這兩條,連密法的門都進不去。

「三法門」:皈依為入佛法之門;發心是入菩薩乘(大乘)之門;灌頂是入密乘之門。

比如去特區,必須帶齊相關的有效證件才有資格進入;又如出國須經海關,不能偷渡。入密宗之門也是如此,必須先取得灌頂資格。灌頂資格哪裡來?只能從上師那裡來。因此,上師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上師法是諸法的根本。(簡體樂空不二pp. 31-32

有些放在網路上,主法的仁波切許可不用灌頂也可以修,當然親受灌頂比較如法,意思是「功德」(merits)還是有所差別。今天在辦公室討論天主教的教義是否有成聖導引 program,為什麼說起這個,是因為凌晨地震全台唯一受災戶就是同事 R 的爸爸在宜蘭的廟牌樓掉下來,原來他爸爸是該道教廟的總幹事,因此 R 從小也跟著拜。我說這好極了,他是道教裙帶,J 是天主教徒,我巫士唐望看完了,修習佛法。R 說天主基督教派說的是,耶穌只揀選的十四萬聖眾在其腳邊,其餘皆是地球凡人,有一天,天國終會戰勝撒旦,於是天上的旨意將行於地上,噢,這說的是地球上的人還是地球上的人,天堂只有十四萬的配額,反正屆時地球上如同伊甸園,成聖做什麼呢?這樣是不是坐著等就可以了?

 

另我問到天主基督教派難道沒有開悟成道的人嗎?那這些大師都不著述以流傳後人效法其道也可以成聖?R 說他們都是門徒幫師父記載,所以以弟子的素質也許會扭曲誤解師父的意思也說不定。另也有修道士於極餓極睏或關黑房後產生迷幻作用而親見聖靈,在這種通靈狀況下寫下文本。其實藏密閉關、薩滿教嗑藥產生精神恍惚的超越意識,說的都是同樣件事,天主教士半夜三點起來唸玫瑰經,跟密宗某些祈請文要於黎明時唸也是一樣的道理。

 

繼續摘四派哲學觀。這整本書說的即是佛教四派對於「兩種真實」(俗世諦與勝義諦)的見解。

經部對你的問題會說:「不要理會名相,去找到念頭,就在那裡安住。」分別部會說:「去找剎那間的意識,觀照它。」這都是非常殊勝的方法,在(寧瑪派)大圓滿及(噶舉派)大手印中,剎那心識是非常深奧的,當大手印教導說:「真觀當下這一念心。」當分別部說:「直觀最細微不可分解的心識。」有什麼不同呢?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

因為當大手印教導說:「直觀當下這念心。」而你說:「當下這念心是真實存在,是分別部所說的那不可再被分割的一剎那。」則大手印的見解和分別部見解沒有兩樣,不過你自己再去研究,佛法的道路是智者之道,是知識之道,所以我們要探究,要明白。《仁波切,我有問題!pp. 75-76

竹清嘉措仁波切這裡沒有講出答案,若按分別部屬於小乘,大手印是大乘內的金剛乘,兩者對於空性的領悟是有差異的。不可分割的最細心識,其本質仍是空的,空不是無,只是非自性存在,當然更不會是絕對真實。仁波切說,「因為我們習慣的把表相誤為真相,而造成混淆」(p. 79)。

空性的禪修之道就是轉變思維之道,我們先轉變我們認為「一切境相都是真實的思想」成為「認為一切境相都是空性」,然後我們將空性觀的思維轉成不受任何造作概念的束縛,這轉變是漸進的。所以我們可以依照兩個真理的介紹,來將我們粗糙的觀念轉變成越來越深奧的觀念。

經部說「真實存在,無法言喻」,看來小乘也懂得不可知的奧秘,到底怎樣才叫真正存在?為什麼我學會說即使分析到最細微心識、剎那心識,依然不算勝義上的真實存在,係因心識是具有依他性,這個所依的「他」,便是阿賴耶(染污)。

我們可以談談那些真正存在(genuinely real)的境相特性,雖然它們是不能形容的,其一是它不與任何境有關聯,這關聯本身也是造作的假名;同樣的,它也不離任何境,也是另一個造作假名。我們可以說它是不能用言語表達的,不能按上任何名詞,而是直觀的境(object of direct valid cognition(本覺),是直接沒有思維的經驗。(p. 82

阿賴耶跟阿賴耶識是不同的,根據《寧瑪派次第禪》,本覺可分為在涅槃狀態的如來藏、輪迴中的阿賴耶,其體性則稱如來藏識與阿賴耶識(pp. 105-106)。如果輪涅不二,就是這兩個是同一的東西,只是放在不同狀態(輪迴、涅槃)的顯相而已,終極真實的只有一個就是本覺——object of direct valid cognition。我猜啦,呵呵。所以仁波切才說:「它不與任何其他境有關連,它卻也不是獨立於一切境之外。」(《仁波切,我有問題!》p. 82)(到底是關連還是關聯?書上有兩種。)

密法,可以說是大乘教的尖端,這在研究了般若、華嚴等大乘經典後就自然會知道。因為從理論上來說,顯宗般若乘在講悟道成佛時,對於如何破除兩種障礙等深層次問題的解說不完全,總讓人覺得有缺憾,不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好像隱藏著什麼,就像電腦的隱藏程序和文件一樣,得把它打開才能看到。

再說,顯、密是相對的。顯宗裡也有密法,菩薩戒裡說到對初學者不能講空性,空性就是密法。為什麼?因為空性是高深的妙理,很多人理解不了,以為「空」就是什麼都沒有。佛在第三次轉法輪時傳《解深密經》,就是講這個「深層密意」的空觀,它是不可言傳、不可思議的東西。(簡體樂空不二pp. 30-31


2007/09/10 Mon., sunny, indoor 28.5°C   唯識學派:自覺和無二心識是真實的

      

繼續摘《仁波切,我有問題!》。仁波切說:「這些解說主要來自檢查和分析,一旦你進入實相直觀的階段,你將不再需要任何解說。」而這裡所提及的四部哲學,「每一種見解都是經由絕頂聰明及學識淵博的個人或一群人發展而成,他們用他們的般若智(Prajna),觀實相,再有系統的陳述。」(p. 83)這裡也講到各派的實修差異:

舉例來說,從佛教的發展和擴展角度來看,印度絕大多數原本是聲聞乘,然後成為大乘進而成為金剛乘。目前三乘都有人修,也有人三種都修,主要是研究佛教各學派的各種見解需要智慧,得個別的及有次第的去研究,從初階到高階一直到最到境界。

另有修行者依信仰修行,他們的修行方法就是堅信(註:修無常、上師相應法及慈悲觀),他不在理上修,這也是很好的方法。事實上有三種方法:堅信、理性分析,和兩者皆用。(《仁波切,我有問題!p. 87

堅信修法最具代表的就是寧瑪派,理性分析即格魯派;格魯派的《樂空不二》書中甚至說格魯與薩伽並不認同沒有任何經論傳世的伏藏法,因為缺乏公信,其派認為任何論述必須白紙黑字一路追溯到佛陀本人,而伏藏以寧瑪為大宗,不管是從岩石中開挖或是定中取藏(意岩),感覺只有自己說了算。我呢,無法盲目盡信,必須義解加上實證,不然無法感受。

 

接下來來到「唯識學派」(mind only school),說 only 感覺怪怪的,看來我比較喜歡中觀。「所知境和能知心僅是所顯,自覺和無二分別的心識是真實的,這是唯識宗的見解。」(Perceived objects and perceiving subjects are mere appearance. Consciousness that is self-aware and empty of duality is genuine.)(pp. 88-89)看來頗接近托爾特克巫士傳承的認知體系,一切以知覺awareness)為依歸。

無論任何包含在二元分別顯相者,其本身即是二元分別顯相者,僅是所顯(mere appearance),並非真實。這包括所有所知的外境以及能知此外境的心。二元分別的感覺、知覺和意識是指認為它們之間有所不同。意識就是自覺(self-aware),無所知境和能知心的二元分別,是真實,是存在的,這是唯識宗的看法。

外境的顯現事實上只是我們自己的習性,迷惑不清的投射,正如夢中所顯現的境。如果沒有任何可覺知的境、或任何外在的境,則也不可能有能知者。因為如果有能知者,一定得有能被知的。在無二分的覺知中,沒有觀者也沒有所觀。(pp. 89-90

換言之,無可見的東西也沒有看見,就是唐望一脈巫士所描述的「驚人的空無」,因為沒有東西可以被看見,所以也無法看見,而這被認為是超乎人類未知的「不可知」,依唯識宗的見解為究竟真實。仁波切說:「在禪定中,在能觀者和所觀境二元皆不存在和空性中,我們的迷惑會逐漸減少。」當然這是相對於我們相信外境是真實時所造成的迷惑是痛苦的原因,因此唯識宗說真實存在的是自覺和無二的空性心識。

 

關於這個「自覺」,仁波切解釋說:「對每一個瞬間的心識,它同時具有向外和向內兩方面。向外的一面覺知物境,向內的一面即是自覺。」(p. 93)至此我們清楚自覺說的並非唐望巫士向外觀察的主體意識,不過若無外境可觀察、目擊時,看見者到底是向外看還是向內看?若無內外境之分別時,我懷疑在無二中如何去分別上下左右內外。無二空性心識就只有「驚人的空無」了,哪還有內外?因此唯識宗將心理經驗分為三種:「虛妄執著性」、「依他性」、「真如實性」。唯識宗認為第三種才是實相圓滿的存在本性——依他但無虛妄。幹嘛要依他好奇怪?

舉例來說,學生可以夢見老師,老師也可以夢見學生,在他們的夢中,形狀和顏色都不會一樣,但是在絕對境界的般若智慧中,它們卻沒有不同。在我們開始學習自空見和他空見時,我們的見解會愈來愈深刻。(p. 100


 2007/09/01 05:52PM

 

2007/09/11 Tue., sunny, indoor 27.4°C 「勝義非心所行處,心是世間故能說。」

      

仁波切,我有問題!》看完了,後面說如想再深入了解,可以研讀《空,大自在的微笑》(Progressive Stages of Meditation on Emptiness)(這本由全佛出版的《仁波切,我有問題!》校對得不好,許多括弧中的英文是錯的),所以我算是倒過來看,怪不得對於分別部、經部、唯識都有所不認同,覺得奇怪,甚至講到中觀自續了也是如此,差不多到中觀應成才是我較為同意的描述,到了結論時就更覺貼切了,原來這一路說過來的見解就是修行的階序:

讓想念消失並不容易,所以我們得一步步走,我們按照既定計畫進行,逐步地幫助我們明白。舉例來說,當你用手搓兩根圓木條生火,如果想點燃火,你先得費很大的力氣來搓圓木棍,但是一旦點燃火燒起來,你就可以靠背休息,你不需要再作什麼。在那個階段,可以說我們屬於自續派,但是一旦我們確信了,我們就可以不再需要去分析,我們就可以安住在應成派的主張中。每一個成為應成派的都得先成為自續派的追隨者,沒有別的路。即使龍樹菩薩自己也是先追隨聲聞乘(也就是前面說的分別部與經部),然後才逐漸成為(中觀)應成派的說明者。(p. 126

現在我們要進入中觀宗。中觀宗分為自空和他空兩派,他空要更高階;自空派分為自續和應成兩派;自續又分經部和瑜珈部。有些分支見解我可能不詳述了,其係建基於較低位階的見解——即分別部、經部及唯識——的再深奧組合變化式。達賴喇嘛在《心與夢的解析》一書中談及許多中觀應成派的見解,而中觀也是密乘的主流思想,中觀之前的部分姑且可以視為大小乘的見地。事實上我還蠻喜歡摘錄像更敦群培的〈中觀精要〉的,比起那種管你的就照辦的要更具有深度與挑戰性。

 

「中觀自續派」(the autonomy school)對兩種真理的解釋:「所有的顯相只表面存在;它們如幻影。終極一切都不存在;它如虛空一樣。」(Appearances exist superficially; they are like illusions. Ultimately nothing exist; it is like space.)(p. 104)中觀既然是密乘主流,自此我們應該小心文字的陷阱:

自續派認為一切顯相都是因緣條件成熟而顯現的,所以如夢如幻。這些顯相都不真實。因為當我們經驗它時,我們什麼都找不到,找到最後,發現一切都不存在,它如虛空一樣,這就是真正真相的本性。(p. 104

到底顯相的外境存不存在,這裡產生兩個分歧:經部自續派對相對真實的看法與小乘經部相同,即外境相對的存在;瑜伽自續派則與大乘唯識宗相同,不認為外境相對存在,而是自己的覺性(self-aware)相對存在。自續派認為任何現象都無自性,「事實上它什麼都沒有,是表面真實(apparent reality)或相對真實(relative reality)」;而「既然無自性,它本性空,而這空性是真正真實或絕對真實」。為什麼叫自續,可能是他們認為其道理是「獨立存在」的。

 

這裡有個問題,書裡舉個例子,請問你地球存在嗎?如果你說確實有個地球相對地存在——相對真實,但並不絕對真實——在絕對境界不存在,那麼你的見解即同於經部自續派;再問你,請問自己的覺性(自覺)和阿賴耶識(藏識)存在嗎?如果你說它們絕對存在,不好意思你被降級了,這是大乘唯識宗的看法,若你說它們相對地存在而非絕對真實,恭喜你,你晉階到中觀宗瑜伽自續部。好玩吧?

 

接下來是中觀應成派(Consequence School),「他們不主張任何實相本性存在,因為實相是超越一切概念架構的」。這裡的實相毋寧說的是真正的終極實相(genuine ultimate reality)。應成派主張:「相對真理是心所生,是依世俗的見解;絕對真理是難以表達和不可思議的。」(Apparent reality is whatever mind imagines. It is asserted following tradition. Genuine reality is inexpressible and inconceivable.)(pp. 117-118)這裡我們要學愛樂電台台柱彭廣林說聲「Great!——唐望登場了。

應成派不自設任何定理去解釋顯相的本性。據他們的看法,那一切本來就不真實,所以你沒有什麼是需要說的,你只跟著世間人講就好。他們和世間人一樣把一切顯相都按個名字(名相),因為,從他它們自身角度來看,它們同樣的也沒有真實存在。

從另一方面來看,真正真實的本性是不能被思議的、是不能被描述的、是不能被表達的,它是如何都不受任何概念架構影響的。因此這學派不作任何主張,它超越主張,所以沒有理由去講些什麼。(pp. 118-119

就跟摘更敦群培中觀論一樣,空有兩邊都是偏見,所以要四邊不靠、離一切戲論。在中觀追隨者的眼中,其「看見實相的本性是超越存在與不存在的」(p. 119),換言之,也超越兩種真實——俗義與勝義。所以龍樹菩薩《中論》中說:「說有即為執常(反義即無常),說無即屬斷見(指虛無主義),因此對於有無,智者不會佇留。」(Existence is the view of realism. Nonexistence is the view of nihilism. Therefore the wise abide neither in existence nor in nonexistence.)(pp. 119-120

 

更清楚點講,有關相對真實與絕對真實,中觀應成派的解釋是:「相對顯相超越真和假、正確和不正確等概念;而絕對真理或真正真實,超越存在和不存在等概念。」(p. 121)只要一涉及假,必有真的存在,反之亦然,因為——很重要一點——仁波切這裡說:「你都落入相依而存概念的陷阱中。」這種相依性也是昨天我說怪怪的意思,不相依而共融便有點不二的意味——對象與心不二。

根據應成派的禪修方法:禪修的對象是法界(Dharmahutu)和禪修者的心,二者如同水倒入水一樣,是不可分的。(The object of meditation, essential reality, and the meditating mind are undifferentiable, like water poured into water.

真正真實本性中是毫無概念性的,它超越一切造作。應成派終極不主張有任何可被認知的東西;沒有所謂的認知;也沒有不認知。(pp. 123-124

寂天菩薩《入菩薩行論》中說:「勝義非心所行處,心是世間故能說。」(Genuine reality is not an object of the intellect. If it is something the intellect can grasp, it is necessarily relative.)意思就是「真正真實不是心智了解的對象,若它是心智能了解的東西,則它必然是相對的」(p. 124)。寂天菩薩也描述了唐望所謂的「驚人的空無」:

「若實無實法,悉不住心前,彼時無餘相,無緣最寂滅。」

When mind perceives neither something nor nothing, then there is no other projected images either, and this lack of reference point is perfect peace.

當心覺受不到任何實境或虛境,然後也沒有其他投射的影像,這種不具任何參考點的狀態,即是完美的止靜。(重譯)p, 125

本書是陳履安所譯,有些若附有原文,我則認為他譯得不甚完美,真實、真理和在一起,他們、它們不分,容易混淆講人還是講事。故以上我有適度調整。

 


2007/09/12 Wed., sunny, indoor 28.6°C    「驚人的空」     

 

我們今天把《仁波切,我有問題!》摘完。竹清嘉措仁波切說「(中觀)應成派不主張藏識和自性存在是很明顯的」(p. 127),他說在月稱論師的《入中論》(Entering the Middle Way)中明確否定藏識和自性。有些西藏大師說藏識(阿賴耶識)和自性不相對存在,也有些說即使藏識和自性相對存在也沒有矛盾,其實站在應成派的觀點來說,說這兩樣是非相對存在或相對存在也沒關係,純粹是以「他方承許的方式」講話,好方便溝通罷了。

 

接下來是最後的中觀他空派,又稱瑜伽行中觀派。又出現「依他」,這的確是很重要的一項判準,此派見解為:「虛幻和依他起的觀點都是表面真實。實存的本質是非二元的,原始的根本智是真實的。這是將其他一切的呈現空掉。」(The imaginary and dependent aspects are apparent reality. The perfectly existent nature, nondual primordial wisdom, is genuine. This is the empty of other presentation.)(pp. 129-130

他空見用虛妄執著性(imaginary nature)、依他起性(dependent nature)、真如實性(perfectly existent nature)三方面來解釋現象。以最容易懂的話來說明他空見,那就是無論心念在想什麼,心念以為是存在的,其實都是虛幻的;心念所思的萬物都是虛幻,心念本身是依他起的,是緣起的,因為它是依心的習性傾向而生起的。心念的本性是明光(clear light),圓滿存在的本性。

早在閱讀週記時期常寫到 clear light,同樣好多名字,本初明光(clear light)、明覺(rigpa)、自性、本質,說的就是光明圓滿的體性,這即是絕對的真實。他空見跟唯識宗都用上述三判準來說明,唯前篇描述到唯識宗的見解時,我當時說為什麼要依他好奇怪,因為唯識宗認為圓滿的本性是空掉虛妄但保留依他起性;而他空見與唯識宗差異即為,他空見認為空掉虛妄執著與依他起性,「剩下的是心的明光,完全沒有任何雜染」(p. 131)。此頁註釋(應該不是出自作者)說明:「唯識宗認為如果把依他起性中的虛幻部分除去,就是圓成實相;他空見則認為要把所有依他起性都除去,除去一切自性的存在才是圓成實相。」(p. 131)除去一切「自性」的存在有沒有寫錯?除去一切「非自性」的存在才對吧,這樣才符合除去虛妄執著。

他空見是佛陀在第三次轉法輪(Third turning of the Wheel of Dharma)中說的。三轉法輪時從正面來解釋,它描述什麼是心的自性,告訴我們心的本質是明光,並且說明為什麼它是完美無瑕的。明光沒有任何染污或缺失。而心的自性,如來藏,會顯現菩提之光、顯現三身、顯現智慧,和顯現佛淨土,它有使它們呈現的能力。

我們心的明性、佛性(Buddha Nature)有能力讓法性和佛境界(Buddharealms)顯現。在金剛乘中本尊和壇城的顯現,一定得有根據和來源,這根據和來源就是佛性。正是心性明亮的本質,使這些能顯現出來。(pp. 133-134

竹清嘉措仁波切說:「業力不過是依他起性的顯相,所以也不需要個地方去放它(指阿賴耶識),因為它從來就不在任何地方,事實上,現象的本質是無根據的、無根的。」(p. 135)也就是說現象的本質乃非真實,或者說是空的。這裡導到大圓滿理論的禪修方法:「什麼都不必除去,什麼都不必增加,直觀真相、看見真相,在此見中,是圓滿解脫。」(Nothing whatsoever need to be removed and not the slightest thing need be added. Truly looking at truth, truth is seen, and in this seeing is complete liberation.)(p. 137)由此可證,唐望所說的「自由」與佛家所說的「解脫」完全是同一個字:liberation

 

以下結論又回到我前篇所寫,幾乎一模一樣:「無可見的東西也沒有看見,就是唐望一脈巫士所描述的『驚人的空無』,因為沒有東西可以被看見,所以也無法看見。」

如果從聞思方面來看,最高境界是(中觀)應成派,因為它消融所有的概念參考點和戲論。從禪修面來看,最高境界是他空見,因為它描述禪修時的覺受,心的本質是光明。

在大瑜伽士密勒日巴道歌《雪山之歌》中,他唱道:

覺察之心顯空性,

觀之自性毫無實,

所觀能觀盡棄捨,

見之覺境能善生。

For the mind that masters view, the emptiness dawns.

In the content seen, not even an atom exists.

A seer and seen, refined until they're gone ---

This way of realizing view, it works quite well.

沒有任何可見之物也沒有能見之人。這主張和應成派的見解是一致的。(p. 145

……,我愣了半天,或者「他空見認為要除去所有依他起性,除去一切自性存在才是圓成實相」也許是對的,除到最後把自性明光也給除了,哪還有什麼自空他空,那真是名符其實的「驚人的空」。空性即無自性,自性本空

 


註一: 「 佛教四宗派」

佛教的宗派分為四個,愈往上深入各個宗派,理路就愈深,不僅是引經據典的相信而已,更需要有深刻的邏輯分析。如此邏輯的論述愈來愈重要,同時對於事物的情況,有著更精妙的闡述。

例如佛子行三十七頌,即屬於大乘中觀法,從宗派來說是屬於大乘的法教。因此修持此法,要以大智慧來修,總之,需要具備善能分別諸法相的智慧,以此慧為導引而帶領佈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般若等六度的修持。(〈依怙主大寶法王講授佛子行三十七 頌開示稿〉)
 


Copyright © 石曉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