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Journal: 「主體看到的是偽裝的東西」

 

設計作品

發表文章
照明著作
照明課程

城市夜遊

 

現代詩作

攝影與詩

閱讀系列

閱讀摘記

閱讀周記

閱讀札記

做夢者班

新的札記


電子信箱

訪客留言

光理公司

回到首頁


 2008/06/24 06:41PM

 

2008/06/24 Tue., sunny, indoor 31.2°C 《成佛的藍圖》:主體看到的是偽裝的東西  

 

我們隨意懶散地補摘一點奇蹟課程:

第一百三十四課   願我看出寬恕的意義

第一百三十五課   自我防衛表示我受到了攻擊

「當我痊癒時,我絕不是獨自痊癒的」,所以,你也好(痊癒)了嗎?我也不是用寬恕這一招,J 兄說:「在這幻覺的世界裡,寬恕是唯一能夠代表真理之物。它看出幻覺的虛無,一眼看穿那些千變萬化的表相。」(p. 243)事實上若是能看出表相皆幻覺的虛無,也沒有什麼好寬恕不寬恕的了,「那些夢境再也無法震懾住那信以為真的愚蠢夢者。」J 兄說:「只要他了解自己以為看見的那一切其實並不存在,他就會由夢中緩緩清醒。」(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243

 

創古跟宗薩仁波切都喜歡用草繩當真蛇的例子說明(以為)所見的不存在,但外國學生總是要問如果我們以為的蛇原來是草繩,那草繩究竟上存在嗎?這裡犯了舉例與實際情況混淆的錯誤,不過還是蠻有點意思。就好像問凡人看紅塵,跟佛看紅塵一樣嗎?我的理解會是,佛同樣看到長得像蛇的草繩,但他立即看穿是草繩,所以沒有任何畏懼;凡人看見草繩以為是蛇,只會自己嚇自己,換作「奇蹟課程」,我們該寬恕(眼睛)視覺(可能是暗視覺柱狀細胞的錯,因為亮度不夠,不足以啟動明視覺錐狀細胞,柱狀細胞本來就收訊模糊、解析度不高)還是大腦(演繹錯誤,指鹿為馬)?或者該寬恕那條自以為是蛇的草繩?

問:我不明白究竟和相對之間如何取得協調。(類同奇蹟課程這裡的幻覺與真理。)

答:要了解二諦之間的關係,我們需要一個更好的例子。例如,誤認一根繩子為一條蛇。在繩子顯像為蛇的時候,繩子和蛇是可以共存的。由於錯覺隱蔽了繩子,顯出蛇。經過智慧捨棄誤解之後,蛇就不存在了。如果你用這個例子看待二諦,你就能夠了解兩者之間的關係。

問:究竟上,它既不是繩子也不是蛇,要看你是如何看待它。如果你認為它是一條蛇,但事實上它是一根繩子。那它到底是繩子還是蛇?

答:在我所描述的情況,對象是一根繩子。那個人看到的是什麼?一條蛇的外相。同樣地,究竟上,空性是對象,主體看到的是偽裝的東西。這就需要解釋了。(《成佛的藍圖pp. 116-117

因此人將繩子誤認為蛇的反應,就來到「自我防衛表示我受到了攻擊」。J 兄說:「這就是自衛的荒謬之處,它先賦予幻覺整個的真實性,然後又當真地設法應付。這樣幻上加幻以後,修正遂變得加倍困難。」重點就是:「當你有意計畫未來,使過去重現,或是按自己的意願調整現在時,你就是在作上述的事。」(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245)這句非常佛法,就不必解釋了。創古仁波切說:

如果諸法是空相,那麼是誰在修瑜伽行?是誰看到諸法?如果我們說沒有這麼一個瑜伽士,這是事實。在究竟義上,並沒有一個獨立的自我或是瑜伽士,他了悟實相的樣貌或是成佛。沒有一個人看到或是沒看到。不盡然如此。有兩個實相——本質、究竟真理和它的外相、世俗諦。在世俗義中,只是物體的外相,諸如色法或心法。依據世俗義的外相,我們說:我看到了某人、某人做了什麼事、某人說了什麼話等。我們約定成俗的認定這件事,這種世俗的認定是適當的。

在究竟義上,沒有一法是安立的。但在世俗義上,有瑜伽士的智慧也有普通人的智慧,〔然而〕世俗諦所教導的事實上是誤導的。因此,佛陀宣說二諦。世俗諦是誤導的,但就它本身的內涵而言是真實的。勝義諦則完全是真實的。(《成佛的藍圖p. 98


2008/06/25 Wed., sunny/raining, outdoor 35-28°C 《成佛的藍圖》:凡夫不明白究竟真理  

  

不知道寫什麼,還是拿奇蹟課程起頭比較容易:

第一百三十六課   疾病乃是抵制真理的防衛措施

第一百三十七課   當我痊癒時,我絕不是獨自痊癒的

第一百三十八課   天堂是我必然的選擇

第一百三十九課   我願親自接受救贖

跟《成佛的藍圖》同時訂的書,今天才拿到多識仁波切的《無處青山不道場:藏傳佛教修行理論概說》,這是台灣出版的書,他在前言裡講到,「現在,特別是我們大陸,大學生都看不懂古文,如果我們的佛經還停留在古文階段是不行的。」(p. 18)他說藏文沒有古語和和現代語的差別,因此即便是宗喀巴大師寫的「古文」,懂藏文的讀起來就是通俗的「現代文」。有次台灣出版社想請他成立小組將寧瑪派的文獻藏翻中,但譯稿回到台灣又將白話改成半文言的東西,他說;「如果翻譯出來的東西沒人看得懂,那有什麼用啊?」他發現藏傳佛教的資料,先翻成英文再由英譯本翻成中文又好又通俗,所以他在藏譯漢的時候就盡量不用過去古文的名辭彙(p. 19)。

 

寫這些是要說,疾病或許在醫藥不發達的耶穌那個時代是人們心中普遍的恐懼,耶酥憑能展現療癒神蹟的雙手,令廣大民眾跟隨信服,如果現還一提「疾病乃抵制真理的防衛措施」 ,恐怕不大吸引人了。新時代」(New Age多少沾點耶穌的邊,也以療癒為靈修主軸,許多靈修者未療癒他人首先要療癒自己,巫師也有治療,總之每個人都病了,J 兄說:「與身體認同必然打擊到身體,因心靈已經罹病了」(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253);在新時代眼裡不是沾惹晦氣,就是跟人能量糾結,說來說去都是別人的錯。佛教不稱為病,只稱為障,不曉得「無明」與「業障」的說法,放在這個時代是否一樣過時?可能還需要略加解釋,像卡盧仁波切說的「散漫意識的四種障礙」,便是一種蠻當代的說法。

 

「當我痊癒時,我絕不是獨自痊癒的」,這種說法類似以前摘過的宗薩仁波切所比喻的,當我成佛時,就會了解所有的眾生其實都成佛了(本來就具有佛性)。宗薩仁波切講《寶性論》:

僧是不回到輪迴的;僧是修持明,去除所有負面煩惱的;僧是見到諸如空性等實相的;僧是不僅在智識上了解,而且真正看見眾生都有佛性;而僧也是離於剛剛提到的那種障礙或著陸,僧不執於某種著陸,不被某種圍籬所限制。這是很重大的聲明。擁有這種功德者稱為僧。我禮敬這些僧。

我們再來批判這件事。譬如我們祈請:「願一切眾生都成佛!」這是大乘的脊椎!但我們現在要提高到最高層次。「願一切眾生都成佛!」我們心裡想的是他們現在沒有證悟,所以願他們證悟!這樣想的人不是最究竟的僧。究竟的僧認為一切眾生本然是佛,是毋需造作的,任運的,是他們真實的本性。我們又再度談到沒有著陸,沒有障礙。這種自然本具的證悟不是只在講一、二個眾生,像是釋迦牟尼佛或燃燈佛,它平等地存在於一切眾生,不論釋迦牟尼佛的證悟功德、釋迦牟尼佛的佛性,還是周威龍的佛性都沒有分別。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了解一切實相如何顯現的智慧。

大家可以注意到,就連對慈悲的解釋都改變了。我們的慈悲是什麼?我們這種奮力掙扎的慈悲心,我們想可憐的眾生,他們在受苦,我想幫助他們,我希望他們可以解脫。這真的很好,這是大乘佛教的脊椎。但究竟的僧伽會認為,一切眾生都有佛性。 這是慈悲。而不是那種感情用事 ,喔!可憐的眾生,他們在受苦……眼淚、哭嚎等等,眼淚跟哭嚎都是著陸與阻礙。究竟的僧伽不需要依賴其他來了解究竟的佛性。究竟的僧伽了解佛性毫無染污,因此離於任何染污,因此他們值得究竟的皈依。

「天堂是我必然的選擇」,我沒有買多識仁波切同系列前一本《佛在靈山莫遠求:在輪迴中獲得人天幸福的修行法》,不然就可以跟「奇蹟課程」稱兄道弟。若水稱耶穌的境界超越佛陀的空性了悟,達到佛的國度,我今天光瀏覽創古仁波切《成佛的藍圖》關於十地菩薩的進階,說法是必須捨棄什麼與如果不行就停在原階段,如此「完全捨棄煩惱障和所知障並於一切相中或無礙智,他們變成佛了」(p. 128)。我相信完全按「奇蹟課程」做到的人,這裡指的是「完全」,而沒有一絲殘餘,確實可以獲得很高的果位,這個終點:「天堂」,或者還真的不是一般信徒理解的「天人福報」的天堂,不然就淪為「在輪迴中獲得人天幸福的修行法」的人天乘一樣了。「在這神智不清的複雜世界裡,天堂好似成為一個選擇的對象,而非其本來面目。」J 兄說:「你究竟接納或是拒絕真理,這是最後的,也是唯一的抉擇。」(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p. 257-258

了悟真俗二諦的人稱瑜伽士,沒有了悟的人稱凡夫。在西藏,瑜伽士成為那覺巴(nal jor ba),nal 指真正的本質,jor 意思是「連接」,也有「知道」、「明瞭」的意思,ba 是指做這件事的人。因此,瑜伽士意指心已經明確與諸法本質契合的人。他了悟真理。

不明白諸法真正本質的人稱為凡夫。他們不明白究竟真理,也不明白諸法世俗諦的樣態。因此他們對許多事都是無知的。(p. 109

蓮華戒的《修道次第論》以慈悲心開始,接著發菩提心,最後是透過修法將法教帶入經驗中。當我們穿過這個次第,我們就進入了凡夫修行道,包括資糧道和加行道。行者接著進入見道和修道位。在修道位的最後階段,行者可以達到完全覺悟的佛果,他已經破除了煩惱障和所知障,超越了存在與平靜的極致,是究竟成就。(《成佛的藍圖p. 122

 我願親自接受救贖」,難道還可以有委託人嗎?譬如成佛代辦?寫到這裡,各位可以回家睡覺了,晚安。「我想可憐的各位,各位在受苦,我想幫助各位,我希望各位可以解脫。」「喔!可憐的各位,各位在受苦……眼淚、哭嚎」……

 


2008/06/26 Thur., sunny/raining, outdoor 35-28°C 《成佛的藍圖》:「顯現」和「存在」有何不同?     

 

奇蹟課程上到哪了?奇蹟像是一種他生性外境,然後自己翹二郎腿就可以蒙神寵幸,那比中樂透還難。如果這麼努力還是什麼都沒有發生,我看就算了吧,佛法本來就不是世間法,求神拜佛都是因為自己沒有信心。比起沒修行的凡婦稍修行的準菩薩,我的命運又好到哪裡去?有什麼資格講人家?沒資格講嘛。嗯,是不是應該去買本《在輪迴中獲得人天幸福的修行法》?

 

不二講半天,如果橫豎就是世俗也要享用、勝義也要沾邊,難道不行嗎?修行成就與成龍快婿不可兼得,我沒聽過這樣的說法愛情如意與甚深禪定不可兩立,怪不得成就者許多都是和尚,不然也要對情愛無所罣礙。我建議二十一世紀末法時代,不二法門首先要破出不出紅塵、破出不出世間,兩個都不二,不然沒人要信咧不如去信唐望巫士,也可以衣櫃做愛中一起被拉進無機生物世界。我講過這個故事嗎?(註一)

 

大意是當老師的羅山度以為自己可以控制得了無機生物,他想要藉助無機生物的力量讓自己的門徒進入「甚深禪定」,一天艾利亞和他的愛人女巫士躲在衣櫥裡做愛,羅山度進入做夢將兩門徒假意送給無機生物,兩人就一下子換景到無機生物做愛去了,而且是 one way 旅程。後來羅山度費盡方法營救這對情人出來,但是不完全,不完全的意思是,艾利亞像是有一部份身處禪定中一樣,因此在巫士之屋(那棟西班牙老宅),有一間可以目擊無限的房間裡有許多艾利亞蒐集自其他生存層面的紀念品,都是非常巧奪天工不可思議的。那些巫士中有許多戀愛關係,但因為卡斯塔尼達情感太放縱,以致唐望 很少提到。反觀佛教大成就者也沒有提及任一的愛情故事,或者對於明妃、佛母的感情,如果師徒感情可以無限上綱成那樣偉大,觸成空性與智慧雙運的明妃與瑜伽士難道都沒有佳話可傳嗎?

第一百四十課   只有救恩堪為治療

第一百四十一到第一百五十 我的心靈只懷有與上主共享的意念

「人並未由夢中清醒過來,因此他的心靈依舊在原地徘徊。他尚未見到那能喚醒他而結束一切夢境的光明。已在上主內治癒而不在夢中徘徊的人,願平安歸於你。」J 兄說:「我們要設法改變心中的疾病之源,因為我們所尋找的是治療一下幻覺的藥方。我們要超越表相,邁向那涵括一切的治療之源。一切幻覺全是虛妄的,正因為不真,所以才有挽救的餘地。」(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p. 263-264 

究竟上,諸法都無從安立。但在世俗義上,業行、因果之間的關係卻是必然無誤的。我們必須確實了解這真俗二諦的圓融。也就是說,我們要了解:一、世俗諸法的因緣是無誤的;二、空性是究竟真理。如果了悟空性是究竟真理,會導致我們蔑視業行的因果,我們就不是走在正道上。如果對業行的因果有信心,卻對究竟真理無知,認為究竟上一切都是不存在,我們也不是走在正道上。依據世俗義,我們了解空性是究竟的;依據究竟義,我們了解世俗因緣法是無誤的。(《成佛的藍圖p. 108

「我的心靈只懷有與上主共享的意念」表達了奇蹟課程所主張「我們與天父的終極實相」(p. 266——「分裂之境到此結束,我們終於憶起了自己的終極真相」(p. 265),然後,J 兄說:「你就可以試著領為你本當繼承的產業」(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267)。

問:「顯現」和「存在」之間有何不同?

答:這是我一直在討論的:蛇顯現但不存在;雖然顯現為一條蛇,事實上是繩子。

問:如果我們了悟諸法空性、心識也是空性之後,我們走在大街上會怎樣?這是怎樣的經驗?

答:當我們看電視時,我們可能看到某人被殺,也看到一個小偷偷黃金。但是,我們不會認為看到的是真的。了悟空性之後遊走於人間就像這種情況,沒有憂慮,沒有痛苦。(《成佛的藍圖pp. 100-120

兩方說的都是一樣的事情。

 


   2008/06/28 06:24PM

 

2008/06/28 Sat., sunny/raining, indoor 29°C 萬物都是聖靈之聲;一切音聲皆是咒語    

第一百五十一課

萬物都是聖靈之聲的迴響

第一百五十二課

決定的能力操之於我

第一百五十三課

不設防就是我的保障

「萬物都是聖靈之聲的迴響」,這豈不是很像觀音修法「他相我相皆聖體,聲音悉為六字韻」(《密宗傳統觀音觀想修法》p. 47)?這裡則說「聖靈之聲透過所有人與物向你發言,所訴說的不外乎有關你的自性及與祂一體部分的造物主。使你得以在萬物中目睹基督的聖容,在萬物中只聞聖靈之聲的迴響」(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p. 73-274)。資深佛友教我在出體時聽到聲音時也要抱持「認識聲音的本質是什麼」比「這是哪種聲音」更重要。他說:「密法理論認為聲空不二,一切聲音皆是咒語(意為本來清淨)。任何時候本尊的身語意都是一個整體,念其咒語時應認為就是本尊的本質和形象以咒語的形式集中體現的,有這樣的見地和信心,修起來力量會很大。」我的一則抽象夢:

2007/06/11 10:50AM. 聲音如咒果。

(一切音聲皆是咒語,本來清淨故。這是果位的行持)

「決定的能力操之在我」 ,這裡有點「新時代」(New Age):「沒有一件發生的事不是出自你的願望」,包括「沒有人能夠不經自己的同意就死的」,「新時代」是說在「靈魂層面」同意或默許的,佛法會說是來自我們的業力因果。而 J 兄說的「救恩就在這一抉擇中」,「救恩不過是認清了真理就是真理,此外沒有任何真的東西」(p. 275),而接受此論並據以抉擇,也是跟資糧道「抉擇」五蘊皆空而修學一樣,由抉擇而至親證。

 

抉擇是一種決定要「達成相信」的信念與發心,「動機在我們內心中流動,但有龐大的能量和潛力。」創仁波切說:「佛陀是依據什麼說的法呢?它是從一個普通人開始,他決心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如果他沒有決心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其他的事就不會發生。」(《成佛的藍圖p. 157)他還說:「一般而言,我們都只是因前世業行轉世的凡人,因為我們是凡人,我們不可能立即解脫所有的過患,並具足一切善德。我們有過失,我們沒有很多非凡的特質。因此,我們必須慢慢修行。」(p. 163

 

「不設防就是我的保障」,說的也跟秋竹仁波切的口訣「來的不拒絕、去的不懷念」 前半句一樣。J 兄主張設防代表軟弱,不設防代表力量,「與你交戰的既然只是幻覺,這時也只有幻覺才保護得了你」(p. 279)。所以橫豎被撞的車子不是修得好就是非真實存在,我哪裡需神力來保護我的車子免於變形?如果我明天就得死,還是「經自己的同意死的」,那找神、哪個佛菩薩也沒用。前陣子看的電影《大智若愚(Big Fish)》,男主角就是因為小時候跟同夥去看的神奇女巫的眼睛,據稱從她眼睛可以看到自己怎麼死的,而他知道自己最終的死法,因而變得英勇無比,因為舉凡面前的這些事他都不是這樣死的,所以他單槍匹馬去找擾亂小鎮的大巨人,攬下許多無比艱鉅的工作。這段話蠻棒的:

我們不妨暫停片刻,在世上玩一玩最後歡樂遊戲。然後,就回歸我們的正位,也就是真理所在之地,所有的遊戲在那兒都失去意義。故事也就到此結束。在這一天,願世界更接近它的最後一章,使所有的人逐漸明瞭,他在故事裡所讀到的駭人的宿命、破滅的希望,令他難以招架又無處可逃的天譴,這一切只不過是他自己的錯覺妄想而已。上主的牧者已經喚醒了它的陰森夢境,也就是在他徬徨迷失的記憶裡被扭曲的故事情節。當上主之子明白這一切都不是真的時,他終於能夠微笑了。(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280

找不到佛法這邊的說法。比較接近的是秋竹仁波切說的遊戲。相對而言,我比較喜歡看幽默一點的佛法開示,道理人人會講,嚴肅也是講,輕鬆也是講。

 


2008/06/30 Mon., cloudy/raining, indoor 27.9°C 《成佛的藍圖》:諸神和本尊是以什麼方式存在?     

 

摘點奇蹟課程:

第一百五十四課

我身在上主的牧者之列

這段有點 union 的意味:「我們今天所要體認的,就是這種結合境界。我們的心靈不再企圖逃避向我們發言的那一位,因為當我們聆聽祂時,所聽到的其實是自己的心聲。」(p. 283)如果本尊即咒語,下面這句可以視聖靈是報身本尊,「因著天父(法身)與聖子透過聖靈(報身)之聲的結合,才能把救恩與世界分開。」(p. 282)而 J 兄強調,「我們所接受的旨意沒有一個不是自己本有的」(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284)。

 

創古仁波切說到蓮華戒所列修止五要件:

首先,我們要居住在一個適合修習的地方,包括要到有善知識的地方,要找能指導止的人為伍,要遠離有惡人侵擾的地方。

「少欲知足」和「不從事過多的活動」是先決條件中的第二項和第三項,促使我們正確的修習止。

如果我們把能量分散到其他活動,禪修無法安定清明。藉著「摒棄其他活動」,我們實踐了第四項禪定的先決條件。

「戒行清淨」是第五項先決條件。佛陀教導一個平和而放鬆的方法,如果我們跟隨著這個道路,既不會苦也無阻礙,會很容易走過。

(《成佛的藍圖pp. 160-161

成佛的藍圖》後半很大篇幅在講述慈悲與智慧缺一不可,創古仁波切說:「如果我拿一百元給一個窮人,那沒有錯,但他不會產生很大的利益。如果我們教導他人正道,就會生起很大的利益。慈悲有許多不同的層面,因此,慈悲需要智慧。」(p. 170)所以對於愚蠢的慈悲,「戒急用忍 」某種情況下還是必要。我們其實也沒那麼聰慧,只好尋求書中智慧的啟發,我傻瓜他聰明嘛——書啦。

 

我們再從奇蹟課程開始引申:

第一百五十五課

我要退讓下來,讓祂指引前程

成佛的藍圖》全書是創古仁波切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那洛巴佛學院,對一群西方學生講授蓮華(讀音)戒的《中觀學派修道次第論》。因此內容大抵跟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及一些講大乘修道次第的差不多,唯獨在書末帶到一點本尊的說明,可以呼應這一課奇蹟課程的內容(如果我們將聖靈類比成本尊):

問:諸神和本尊是以什麼方式存在?

答:果報是基於不同眾生業行的累積而有種種不同的型態。我們人類能夠看到其他人的形體,但無法看到本尊和諸神的形體。他們的心識是存在的,但是他們的形體無法成為我們眼睛的對象。偶爾,透過一些業力的誘因,可以看到他們。有時候,有些人可以看到他們。世俗上來說,我們看到我們所看到的,他們看到他們所看到的。究竟上來說,不管是人、是神、是精靈都非實存的。(p. 244

一般而言,我們的心並沒有完全清淨。藉著把佛法帶入日常生活經驗之中,煩惱會慢慢平靜,我們的心也會漸漸變得清淨。透過這慢慢淨化的徵象以及清淨的力量,我們會開始做一些好夢,夢到諸佛菩薩,從他們那兒接受法教,夢到因為接受了法使得自他都受益。

這種心識慢慢淨化的徵象會從內在生起。外在上,本尊會隨喜我們的修行,提供幫助和保護。本尊有很多,他們並不是這個世界的創造者,但他們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你們大多數人多少知道一些關於天使的事吧。許多本尊對佛和法充滿信心,其中有些還真正遇見過佛並親自接受他的法教。這使得他們得以開展愛心、慈悲心和菩提心。當他們以天眼察看,他們可以看出某人以經禪定到很深的境界,也可以看出誰在修行慈悲心和菩提心。由於他們意樂真誠的修行,他們會保護行者。本尊們隨喜我們的修行,保護我們免於障礙,幫助我們有益於修行的條件。(成佛的藍圖pp. 248-249

創古仁波切還說:「甚深禪定能夠讓我們開啟天眼等種種不可思議的神通能力。成就神通能力之後,我們就可以見到諸佛菩薩,對他們供養,聽他們現身說法,在來生我們降生在諸佛菩薩的清淨國土。」(p. 251

 

J 兄這裡也說到「踏上這條路的你,你在服務自己之際,就這樣服務了他人,領他們踏上上主為你開啟的道路」;「當你目標肯定地邁向真理時,上天已賜給你神聖的弟兄,追隨你的蹤跡」;「徘徊在你旅途上的幻覺也會離你而去,真理得以契合於神聖有如上主的大圓滿中。你不知道該往何處去,但知道的那一位會與你同行,讓祂來引導所剩下的路程。」(pp. 285-286)是啦,是上主直接引路,聖靈則是祂的代言人,至於「你的名」以及「祂自己的聖名」,兩者其實無二無別(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287——這是佛學出身的若水翻的,大圓滿跟無二無別,聽起來好熟悉啊。

 


  2008/06/30 07:16PM

 

2008/07/01 Tue., cloudy/sunny, outdoor 31°C 《成佛的藍圖》:「沒有放太多心力在眼睛上」     

 

我所讀過的了悟空性的例子是,密勒日巴的弟子岡波巴,岡波巴留學印度學了一套空性理論,志得意滿地回來炫耀,剛好天下大雨,密勒日巴馬上躲進牛角裡避雨,密勒日巴向岡波巴招手:「嘿進來躲雨嘛,這裡還空得很!」令岡波巴非常汗顏。懂得空性的人,知道在究竟義上沒有大小之分、長短之別,這些都是相對法,所以〈普賢行願品〉說「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月稱菩薩能從乳牛的畫像中擠出乳汁,真的洞悉空性,身體就可穿牆入室、行走於海面虛空,毫不受限,像唐望變隻眼鏡鼠來玩玩也沒什麼大不了。

 

創古仁波切回答空性:

問:我對諸法空性開始有了了解,但是事物似乎仍有它們的本質,例如如果把手伸進火裡,會被灼傷。但是我們又聽說成就者的故事,他們水火不侵,可以穿牆入地。那是另一個層次的空性,我都還無法涉入的。我們是否應該轉移到這個方向? 

答:像我們這樣的人可以理解空性,但不能直接了悟空性。現在我們思考空性,只是用第六意識,那是心意識,那只能導使我們以推論的方式理解空性,推論並不等於直接了悟空性,所以我們必須禪觀空性。也就是說,我們要習慣於空性。從無始劫以來,我們都習慣於視諸法非空性,現在我們必須習慣於諸法是空性的。你所提到的一些高成就的修行者,他們已習慣於空性而且直接了悟空性。例如,一座牆是空性的,他們可以伸手穿牆而不必破壞牆或改變手。藉著理性思維,我們了解牆是空性的,但是我們還無法了悟到這種地步。(《成佛的藍圖p. 220

因此我所說,出體可以了悟空性,但醒時還不行,這個「從無始劫以來都習慣於視諸法非空性」的信念恐怕比做夢還難破除,所以也是「還無法了悟到大成就者的地步」,但已經比一般人僅僅是思維空性好多了。不過我覺得觀修觀音,最重要是反覆思及「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這也是南懷璟解《心經》認為最重要的 key point。(奇怪了,他《習禪錄影》說重點是「真實不虛」這句,這篇改為「五蘊皆空」,或者應該連起來說,《心經》重點即:「五蘊皆空」真實不虛。)創古還講到禪修時的一個重點,就是我說的眼睛該怎麼辦呢?

問:當我練習觀照我的身心,卻找不到它們的所在,我有點迷糊了,就安住在迷糊中。接著,奇怪的事發生了,我沒有看到前方的小毛毯,反而看到紅外線的顏色,而我感到不是我的身體坐在這裡。您可否解說?

答:禪修時,我們觀照心的本質。因為我們專注在心的本質上,我們並沒有放太多心力在眼睛上。假如我們專注在眼睛上,我們可能看到很多東西;也可能看不到眼前的毛毯。禪修時,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不管看到什麼,將注意力轉回到心上,轉回來。(《成佛的藍圖p. 221

一開始,有書說要觀鼻子前面二十公分的虛空,我感到難以對焦,兩隻眼睛看到快鬥雞眼,面前物品一個變兩個,然後又兩個變一個;後來我練習瞇瞇眼,只像夾住一片光這樣,學南懷璟教導的「視覺收回來,跟它融合」,有時我融合到看窗簾成一堆豆花,用眼睛去融合?除非我眼睛吃冰淇淋囉。這幾天我想應該像發呆的樣子,像目光直直而沒有視覺,所以像鄭愁予的詩看不見「達達的馬蹄」從門前經過,噢,這樣就對了,發呆時我們「沒有放太多心力在眼睛上」。

 

大四暑假畢旅,遊覽車從谷關入山,經青山到梨山,宿一晚,隔天走中橫到太魯閣。我在中橫接近天祥段,一次下車休息,待在崖邊望著鬼斧天工的山岩與潺潺溪流,望入了神,很久很久呆立不動,那時我與溪流合一了,達到渾然忘我的境界。同學過來叫我,差點沒讓我心臟病發,他八成以為我想尋短、想跳河。以後不可以這樣暴力地叫人出定啊!這是我的初次疑似入定經驗。

問:當我轉向觀並分析心的本質時,事情應該變得更清晰穩定才是。但我對禪定的體驗是非常的不安定。假使我向要變得更清明,事情應該會變得更正常而平凡,而且我會更清楚。但當我真的放下一切,事情又不像這樣。

答:所謂清楚在佛教傳統裡不是說有非常強烈的體受,而是持續的覺知,覺心沒有間斷。心不像石頭,沒有任何東西能切斷心識之流。清楚是心的本質。如果把注意力放在那兒不忘失,也許可以。至於缺乏穩定性,如果開發止禪會有幫助。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將觀修行暫時放在一邊,只集中開發止禪,將心放在呼吸上,並正念觀照呼吸,可以使我們的心穩定。(《成佛的藍圖p. 221

觀呼吸的止禪,我練習過好久一陣子,就是上下班數息練習,沒有說很棒,停止內在對話,幾分鐘至十幾分鐘還是可以做得到。止觀,先要練習止,才能練習觀。不過各位悟性這麼高,應該一學就會。

第一百五十六課

我與上主同行於全然神聖之境

今天的奇蹟課程說的是「罪咎沒有存在的理由;既無存在的因,故不存在」;「每一個有情生命都分享了祂每一個屬性(佛性/神性)。凡有生命的,都與祂一般神聖」(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288)。我們要感謝譯者若水偷渡很多佛法術語到《奇蹟課程》中文版中,不僅大圓滿自性,連有情都來了,現今基督徒及基督教義並不特別關注人類以外的其他生命,《奇蹟課程》則提到其他「有情生命」。卡盧的仁波切的《藏傳佛教的第一堂課》有一位在藥廠工作的美國人問卡盧仁波切,製藥的工作會殺死數百萬的細胞,這些細胞算「有情」嗎?

答:談到微觀的生命,佛陀曾經說過,細菌和微生物是任何健康的活有機體的一部分。他說有八萬四千個生物活在每一個人類的身體當中,這似乎意味著,當正常人類的身體狀態在這些生物保持平衡的之時,這時沒有導致體內有機體增加、減少或引入新有機體的任何疾病。佛陀只提到體內的微觀生命——細菌,此外隻字未提。至於皮膚的真正組織,看起來似乎只是許多分子、原子和次原子的化合物,似乎不是我們可以稱為有情的東西。(《藏傳佛教的第一堂課p. 144


2008/07/02 Wed., cloudy/sunny, outdoor 31°C   佛性《究竟一乘寶性論》十講平凡眾生無法真正覺知空性

 

耶穌都被人家打過耳光嗎?所以左臉還要給人打,況且他還被釘死咧。

第一百五十七課

現在,我就要進入祂的臨在

第一百五十八課

今天我要學習把領受到的一切分施於人 

我看很難有這麼幸運,佛陀成道後還會被刺扎到腳,秋竹仁波切也有大乘小徒弟敢寫黑函罵他,以為修行就從此平步青雲、如臨天堂聖境、無往不利,我想是痴人說夢。奇蹟課程進行還沒到一半,就要開始布施度了,來瞧瞧它布施什麼。

 

「今天,你會嚐到一點天堂的味道,步入永恆一會兒。」意思是只要忠實照表操課來到第 158 課,能力會越純熟,有就是越快進入聖地,與自性共處。我想這說的是禪定功夫越佳純熟,進入三摩地越來越快,不再是偶爾瞥見本質——明體,而是明體穩定地呈現所以才可以共處。因為這裡 J 兄說:「從今以後,你的光輝會由指尖傳給你所觸及的人,也祝福了你眼光所及之人。」(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290

 

噢,第 159 課說能給的是慧見,「正因這是祂自己的慧見,故能隨時賜給向祂祈求的人。天父(法身)和基督(化身)的旨意結合於真知中。然而,有種慧見是聖靈(報身)之見,因那也是基督(化身)之心所見到的。」(p. 292)創古仁波切的《佛性《究竟一乘寶性論》十講》也有提到法身境界的恆常: 

佛的境界以三身表現:法身(梵文 dharmakaya)、報身(梵文sambhogakaya)及化身(梵文nirmanakaya)。從某個角度來看,法身似乎是證悟之後才能得到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法身指的是彰顯我們原本就具有 的證悟本質——成佛的潛能。就此而言,佛的法身是本具的、非造作的;由於證悟本質是非造作的,故佛的境界亦是不變的、恆常的。《佛性《究竟一乘寶性論》十講》

創古仁波切說:「空性、明覺和所具的功德是完全相關的、是密不可分的。佛性具有清淨、恆常、妙樂、無上智慧等功德,這正是因為它的本性是空性,而空性是清淨的、恆常的、妙樂的、無上明智的……等。」但他也說:「尚未達到初地菩薩次第的平凡眾生,無法真正覺知空性,我們現在具有的,是經由推論、辯識等理性方式而達到的概念性瞭解。」(《佛性《究竟一乘寶性論》十講》

 


2008/07/04 Fri., sunny, outdoor 37-31°C  《蔣貢康楚閉關手冊》:四階段禪修與四障    

 

這兩天都在看《蔣貢康楚閉關手冊》,前面是他的傳記解說。由於還沒開始看到正文,可能也不好摘。蔣貢康楚仁波切(1813-1899),卡盧仁波切是他的轉世之一。他的名號也是當時為了不被調離某寺所授的轉世頭銜,他本人從來未使用康楚這個名號,但他那一生寫了無數偉大的論述。由於他是被蓮師授記的伏藏師,但他因為宗派之見,燒毀他原先取藏的教法,毀損了他跟空行母的誓言(記得有書上說是蓮師二十五弟子都被 imprint 日後轉生成伏藏師,取出蓮師埋下的教法,弟子並誓言達成使命),所以他有很長一段時間生病以及產生障礙,直到他後來逐步修補回來。

 

蔣貢康楚這本閉關手冊,前面導讀的部分提到「大多數密續佛教的禪修訓練,僅僅是由『增進心的視力』所構成」(p. 19),這裡比喻教導為一面讓人可以看見自己的鏡子,看清楚我們這張臉,也就是本具的佛性(本來面目)。

 

這裡說的四障跟卡盧仁波切說的一不一樣:

第一種障蔽:無明障,使我們無法徹底覺察自己的本質。

第二種障蔽:習氣障,不斷為自己和他人創造身分和本體。

第三種障蔽:煩惱障,我們無論在清醒時還是在夢境中,都會受制於各式各樣、以我們的經驗為基礎的煩惱。

第四種障礙:惡業障,負面情緒導致自私自利和有害的言行。

前行法:清淨惡業障,並累積功德和智慧。

生起次第:對治煩惱障,觀想自己是證悟者的形象,使心識覺醒的狀態擬人化、具體化(從事虛構)。

圓滿次第:對治習氣障,開啟如實觀看心識之門,返觀心本源的無邊無際與明光。

觀照心性:對治無明障,看見自己的內在本質。(蔣貢康楚閉關手冊pp.19-21

在蔣貢康楚的閉關中心,這四個禪修階段重複三次,這樣說起來就是一年一次。

 


2008/07/06 Sun., sunny, indoor 31.9°C     佛性《究竟一乘寶性論》十講凡夫和佛的覺知不同

第一百五十九課

我要將自己所領受奇蹟分施於人 

第一百六十課

我已安居家中,恐懼從此成了陌路

這個奇蹟說的是慧見,「基督的慧見乃是兩個世界間的橋樑,你能放心信賴它帶領你,由這個世界邁向那因寬恕而聖化的世界」;「祂的慧見成為一條捷徑,供我們回歸那在上主內從未失落過的永恆聖所」(pp. 294-295)。的確在佛法裡沒有類似說法,雖然也有說渡,但從來沒這樣說:佛陀「(基督)夢到一個受寬恕的世界,這是祂的贈禮,如此,你才能怡然地由死亡渡向生命,由無望渡向希望。祂的夢幫我們覺醒於真理之境。」(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295

學員:彌勒尊者將會獨立達到證悟嗎?
  仁波切:當彌勒尊者在未來達到全然證悟的境界時,不是因為他作了某種禪修,或得到某種法教,而是他將依靠自己的內在能力達到真正及全然的證悟——他的證悟並非取決於任何進一步的外在指導。這就是為什麼說佛果不依外因(外在因素)而悟的原因。

學員:佛陀本身的情形呢?

仁波切:在佛陀的一生當中,他表現得彷彿他從某些上師那兒得授指導,彷彿他在學習如何使心安住;但是,他絕對不須依賴這些上師而得到完全的證悟,這只是 一種示現。根據大乘,佛陀所表現的這些行徑,例如,追隨兩位「止」或「奢摩他」(梵文shamatha)的上師、修苦行……等,都只是為了教化眾生的示 現,是佛陀十二行誼(十二相成道)的一部分。

學員:有些人會跑到我家告訴我說他們開悟了,或十六歲時就開悟了。(笑聲)老是有這種人跑來煩我,我該怎麼辦才能扼止這種現象?

仁波切:試試用棍子打他們。先用棍子打他們,如果他們一點兒也不生氣,那麼,他們可能真的開悟了。(笑聲)(佛性《究竟一乘寶性論》十講

佛法中所說人人本具的佛性,是不依靠外力而證悟,但人由於四障的關係,以及根器差別故,才衍生四萬八千法門。故此,能看得下《奇蹟課程》這套說法的人,對他們來說平凡眾生,無法真正覺知空性。

學員:我聽說釋迦牟尼佛最初給予的佛性法教被認為過於深奧,因此被隱藏在人的秘密傳承中;幾世紀之後,直到彌勒尊者將之傳給甦省時,才傳到人道。您認為我應該把這種說法當作是真實的,或者只是一種隱喻?

仁波切:你可以把它當作是真實的,但是,不要以究竟的真實意義(了義)及隨順的方便意義(不了義、未了義)的角度去解釋它。實際上,你不必要以任何方式去解釋它。

佛陀給予三系列的法教,即三轉法輪。為了順應不同聽法者的不同根器或能力,這些法教有些許的差異;此外,這些法教並未同時傳播,因為不同的見地及修持方法會造成眾生太大的迷惑。所以,由於佛行事業任運而顯,這些法教依自然進展程度被傳與及修持。

首先,在一段特定的時期,一切教學及修持皆著重點小乘的觀點。之後,偉大的上師紛紛出現,例如,以闡釋空性為主的龍樹(Nagajuna),及揭顯佛性法教的甦省,這兩位聞名的上師在不同的時期先後出現。後來,金剛乘法教成為主要的教學重點。

最適宜的教法是順應受學者的需要及根器而生起的教法,因此,佛法在不同時期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以適應不同的受學者,這完全都是佛行事業的展現。(佛性《究竟一乘寶性論》十講

這我完全同意,就像巫士唐望的傳承只有做夢者跟潛獵者兩個大類,既不會做夢又不會潛獵的人,連巫士都當不成,當然受教不了該法門。自始至終我就對天堂沒興趣,多超凡入聖都吸引不了我,若說這是究竟,或者還比佛陀更高階的聖境,首先就說服不了佛教徒,當然唬弄不了佛學者,沒什麼理論基礎,也不需要推理,反正信我者得永生。J 兄千禧年的新版聖經,恐怕還是跳脫不出舊聖經的窠臼。

 

「基督不會遺忘任何一個人」(p. 297),說的好像是菩薩的慈悲心,「祂從未遺忘過你,但除非你能如祂一般去看待所有的人,否則你無法憶起祂來;靠此眼界,他才能清悉地認出自己的自性,使救恩得以來臨」(奇蹟課程學員練習手冊p. 297)。這種發大菩提心的心態,正是資糧道上的行者行六度的依據。

學員:仁波切能否進一步說明什麼是障礙,及它們和六波羅密多的關係?

仁波切:六波羅蜜多(梵文paramita)又稱為六度,可抵銷煩惱障的力量。例如,佈施波羅蜜可消減吝嗇及貪婪,持戒波羅蜜可防範貪戀或厭惡的執著所 造成的非理性行為,忍辱波羅蜜可克服嗔恚,精進波羅蜜可消除怠惰,禪定波羅蜜可矯正渙散的過患,智慧波羅蜜可驅散錯誤的知見。

學員:凡夫和佛的覺知有何不同?

仁波切:我們眾生目前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的智慧是基於推論或演繹。因此,我們的瞭解是比較概念性的知識,但是,這並不是直接的瞭解。然而,當達到初地菩薩的果位時,我們的知識及瞭解變成直接的。而不再是推論的。目前,我們對事物只有非常粗略及淺薄地瞭解,菩薩則具有洞察性地甚深瞭解;但是,在本質上,這仍然是同樣的智慧。
  不過,在達到完全證悟之前,菩薩的智慧仍然不圓滿。在禪修時,他們的智慧是契入法性的圓融內證;但在禪修後,他們的智慧仍然暫時受到不清淨覺受的障蔽。當他們終於達到完全證悟的境界時,禪修與禪修後階段完全融合為一。
  達到圓滿開悟的境界時,兩種智慧自然生起;如實見知本性的智慧,及見知一切的智慧。在佛的覺知中,沒有任何事物具有本具的存在性,即使是眾生也如此,「事物」的存在繫於眾生的幻惑或錯覺。諸佛仍然對誤以痛苦為真實的眾生具有無比的慈悲,這種究竟的慈悲稱為 「無緣慈悲」。當然,圓滿證悟者也可能視一切眾生為聖傑、完美,因為《寶性論》闡明一切眾生都具有證悟本質,這實際上並不矛盾。(佛性《究竟一乘寶性論》十講

「奇蹟課程」同樣沒有講到進階與修行次第,跟目前的大乘修學有同樣的缺點。365 課,一天一課,做不好多修幾輪就得了。

 


 註一: 唐望唯一說的巫士愛情插曲。

     唐望說,「我要告訴你一個切題的巫士故事,那不是我的經歷,而是我的老師的老師的,nagual 艾利亞的故事。」
   
唐望說,nagual 艾利亞和他心愛的人,一個叫阿曼拉的女巫士,在他們年輕時,曾經迷失在無機生物的世界中。
   
我從未聽唐望說過巫士之間有愛情,他的話嚇了我一跳,我問他這話有沒有矛盾。
   
「沒有矛盾,我只是一直抑制自己告訴你有關巫士感情的故事。」他說,「你一生中都沉溺在愛之中,我想讓你喘口氣。好吧,nagual 艾利亞和他的愛人,女巫士阿曼拉,迷失在無機生物的世界中。他們不是做夢進入那兒,而是以他們的身體進入的。」
   
「那是怎麼發生的?
   
「他們的老師,nagual 羅山度,在氣質與行動上很接近古代的巫士,他本來是要助艾利亞與阿曼拉一臂之力,結果卻把他們推過了危險的邊界。nagual 羅山度沒有這個打算,他所想做的是使他的兩個門徒進入第二注意力中,結果他們消失不見了。」
   
唐望說他不準備花時間在那個複雜的故事的細節上,他只準備告訴我他們如何迷失在那世界中。他說 nagual 羅山度的錯誤全在於他假設無機生物對女人一點也不感興趣,他的推理是正確的,巫士的知識中認為宇宙基本上是陰性的,因此從陰性分歧出來的陽性是珍貴與被需要的。
   
唐望這時離題地談起也許這種男性的珍貴性造成了男人對於地球專橫的主宰,我想要多談一些這個話題,但他繼續他的故事。他說 nagual 羅山度的計畫是在第二注意力的狀態中教導艾利亞與阿曼拉。為了達到這效果,他遵照著古代巫士所傳下的技巧,他在夢中找到一個斥候,命令它把他的門徒的集合點位置移動,進入第二注意力中。
   
理論上,一個有力量的斥候能夠毫不費力地移動他們的集合點到第二注意力的位置上,nagual 羅山度未曾考慮到的是無機生物的詭計,斥候是移動了他的門徒的集合點,但它把集合點移動到一個輕鬆把身體傳送到無機生物世界的位置上。
   
「這有可能嗎,傳送身體?」我問。
   
「有可能。」他肯定地說,「我們是被集合點的定著固定形狀與位置的能量,如果集合點改變位置,能量的形狀與位置也會跟著改變。無機生物所需要做的是把我們的集合點移到適當的位置上,然後我們就被拉走,快速得像子彈,連人帶帽,一起不見。」
   
「這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嗎?
   
「當然,尤其是當我們能量的總合夠多時。很顯然的,艾利亞與阿曼拉的能量總合是無機生物不能放過的。信任無機生物是很不智的,它們有它們自己的律法,與人類完全不同。」
   
我問唐望 nagual 羅山度是如何送他的門徒到那世界的,我知道這問題很笨,他一定會不理會,但當他開始回答時,我真的嚇了一跳。
   
「過程非常簡單,」他說,「他把他的門徒帶到一個非常狹窄封閉的空間,像衣櫥,然後他進入做夢,說出他的意願要找一個無機生物世界的斥候,然後說出他的意願要奉獻出他的門徒給那斥候。那斥候自然接受了這禮物,帶走了他們,而他們當時正毫無戒備地在衣櫥中偷偷做愛。當 nagual 打開衣櫥的門時,他們已不見了。」
   
唐望解釋說,把門徒當成禮物給無機生物是古代巫士常做的事,nagual 羅山度本來不是要這麼做,但他做得太過火了,因為他荒謬地相信無機生物受他控制。
   
「巫士的手段是致命的,」唐望繼續說,「我要你千萬小心,不要有什麼愚人般的自信。」
   
nagual 艾利亞與阿曼拉後來如何了?」我問。
   
nagual 羅山度必須親自到那世界中去找他們。」他回答。
   
「他找到了他們嗎?
   
「找到了,經過無可描述的努力。但是他無法把他們完全帶出來,於是那兩個年輕人永遠被半囚禁在那世界中。」
   
「你認識他們嗎?
   
「當然認識,我可以向你保證,他們是非常的奇怪。」(《做夢的藝術》pp. 122-124


Copyright © 石曉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