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Journal: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之心髓」聽講筆記

 

現代詩作

攝影與詩

 

閱讀系列

閱讀摘記

閱讀周記

閱讀札記

 

新的札記

做夢者班

做夢論壇


電子信箱

訪客留言

回到首頁


 

西藏生死書》作者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於 2009/09/20-21 在(南開諾布仁波切)義大利火山營道場「Dzogchen Community」,做兩場共六小時的網路直播開示。以下乃 09/21 當天索甲仁波切說非常快而長,所謂「疲倦的時候教法就來到」的部分。索甲仁波切英語非常溜,大致摘要如下,讀者可以複習《西藏生死書》(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

 

註:2009/10/20 致電中華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詢問有關網路廣播的智慧財產權事宜,有所謂合理使用(引用)範圍,此部分翻譯摘用不算侵權。

 


2009/09/21 索甲仁波切開示「《西藏生死書》之心髓」 聽講筆記
主題之一:
死亡時刻會發生什麼?

02:18:00)事實上,死亡留給我們最重要的事情。例如,禪修有許多階段等級,但是真正的、最高的目的,是要喚醒我們如天空一般的心,並引介(introduce)我們本來面目(who we really are)及在整個「生與死」底下潛藏著的不變的純淨本質(unchanging pureness)。昨天我講到輪迴就是心向外投射並迷失其中,涅槃就是心轉向內認出自己的本性。事實上,在傳法中(during the teachings)有許多人似乎有相當直接的感受,許多人上網看網路傳法,並覺得這就是真正的直指(Introduction)。所以如昨天我在傳法中所講,心向外的面向,記得我昨天說的兩件事:心的顯現(appearance of mind)與心性的本體(essence of nature of mind)兩個面向(aspects) :當你心轉向外並迷失於所投射,說的是迷失在投射的念頭與情緒,那就是輪迴;而涅槃就是心轉向內,那是心性的面向:本體顯現(appearance of essence)。

所以當你死時會發生什麼?念頭與情緒死了,而沒有死的就是 essence of nature of mind——the sky-like nature of mind。所以為什麼其中一個理由是,禪修的整個意義在於心性,而其必須向你引介。一旦你認出心性,在死亡時,死亡被認為是生命最重要的時刻。在佛陀的基本教法中,死亡是絕佳的機會。有個故事說到一位修行大圓滿的偉大瑜伽士,病得很重時,每個人都很哀傷,醫生來看他,他非常興奮地問醫生:「Tell me, tell me the news!」醫生說:「我想你快死了。」他聽了好高興。對修行者而言,加冕及最榮耀的時刻就是死亡的時候。所以為什麼大圓滿教法說,直到你死時這個身體才成為過去,所以身體會有一點限制,當你死時可以拋棄身體,當地光明顯現時,死亡時有兩件事發生:不是只有你身體死,最重要的是心的外取面向(the aspect of your outer mind),主要處理貪瞋痴三毒、心念它們都死了,那個時刻最真實的就是地光明,也就是真實的心性,真的,它會顯現。

所以為什麼一旦你被上師引介心性、心性的淨光(clear light of nature of mind),當你死時就像小孩跑向母親。這教法所說的是所有事情的本性,被稱為地光明(Ground Luminosity)或母光明(Mother Luminosity),不是什麼母親,只是個名詞。你的上師以直指(Introduction)的方式為你介紹,這稱為道光明(Path Luminosity),介紹本覺(introduce you to rigpa);當你遵循教法實修,稱為道光明。最重要的是你必須要融合(merge)這兩個光明(Luminosities),但你的上師必須先為你介紹且你認出心性,如果你能融攝(integrate)它,你就開始認出每樣事物的本性。因為你的這些心還不認識本覺,不是說把本覺擺在一旁,你要認識其本性。所以在你……(仁波切做出打呼狀),有時候這是叫醒你最好的方法,當然有時候喊「呸!」(Phat)就是為了喚醒你,或自己嚇自己「呸!」。(眾笑)總是有很多關於「呸」的好笑故事,「Chod」也是一樣。你們都醒來了嗎?

回到 Dzogchen。所以上師必須為你直指心性,引介子光明(Child Luminosity)或道光明。小孩立刻認得母親不是嗎?因為如果你真的了解本覺(rigpa),你就了解關於本具自性的所有事,因此當你死時,地光明向你顯現,你要記得。死後,就像你要去 Pizza 機場接 Andy,你不認識 Andy,有他的照片、影片等等會比較好,但最好是你這一生曾親自見過他。當你看到他就可以說「哈囉!」,你可以認出他來。地光明會向每個人顯現,即便是昆蟲也有,因為我們都有佛性,但這發生得非常快,如果你不心裡記得它,地光明不會持續太久,你忘了要認它,會發生什麼呢?立即你的凡夫心(ordinary mind)會隨業力而來,你便陷落其中,因為你沒有認出你的心性。所以最重要的事便是認出心性(recognize nature of mind),因為假如你認出它,那麼死亡就沒什麼大不了,如同達賴喇嘛說就像你換衣服一樣,所以為什麼一旦你真的認出心性,你便不害怕死亡。所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開頭向超越言詮的般若智慧致敬,其無生無滅,超越生、超越死,unborn, an sky-like nature,你可以了解你所擁有的本覺(rigpa)。

密勒日巴說他在山上日復一日禪思(meditate)死亡的不確定,因為他疑惑如果每樣東西都要死,那麼什麼是真實且在死亡的時候能夠幫我?That must be security. 透過研究及教法,他認證有什麼東西是不死的,也就是 unending nature of mind,如果能認出它,那所有對死亡的恐懼就結束了。即便我不是一位很好的修行者,但當我修行時,每次我想如果我現在死應該還算 OK。所以你看心性(nature of mind)是最重要的。

在死亡的時刻如果你了解會發生什麼將有巨大的貢獻,想想死亡時 ego mind die into the essence,身體死亡時只是凡夫心(ordinary mind)、所有幻象世界都死了,所有思想、情緒、慾望及無明也死了,在死亡時所顯露的 ultimate ground being——佛性,有些稱為基礎地(ground of mind)或有時稱地光明、淨光,the essence of nature of mind。在(英文版)《西藏生死書》十四章說明死亡,十六章則是地光明。在地光明終了時,即便身體已經死亡,有種說法叫「圖當」,是死後安住於心性的定境中的狀態(meditation),一般可維持三天或更久。但有時大圓滿上師甚至不需要「圖當」也不禪定。密勒日巴說對於真正的禪定修持,我們越練習,本覺可以立即自然反應,就像小孩跑向母親,維持在那樣的狀態就是解脫。

以上這段很長讓你緊張,但當你變得有些疲倦、有點睏時,最重要的教法就會來到,(眾笑)這些是為了必須保持教法的秘密(眾大笑)。在死亡時,以實修來講,此時——我要給你非常精要的說明——兩件事到來,那意味我們曾經此生所做的或甚至你怎麼活這一生,以及在死亡時心的狀態。如果你度過好的一生(live a good life),不喝香檳等等(眾笑),而是幫助他人、真正利益他人、服務他人,以那種方式你是一個好人,你維護良善、善心等等之類的事情,就沒有多少可擔憂的。但同時非常重要的是你心的狀態(the state of your mind),這在死亡時是非常有力的業力(powerful karma)。即便你一生做了很多傷害的事情,如果你真的能夠死亡時改變你的心,通常基督教的說法是懺悔告解(confession),特別是死亡時。

這很重要,有位大師——堪仁波切說,如果你真的做金剛薩埵百字明淨業,當你懺悔,當你真的淨化你的惡業,最終就像金剛薩埵說的所有惡業瓦解並淨化了,那時你必須說:我的惡業淨化了,你必須信任這點,非常重要。信任就得到淨化。而不是說:哦,我有練習但是可能得到淨化(眾笑),可能……(眾笑)。你必須相信一定得到淨化。這意指最後的情緒(last emotions),我們死時所做極強而有力地影響立即的未來。大師強調我們死時周遭氛圍是很重要的,我們友好的親戚應盡其所能提供正面的情緒,例如愛與慈悲、奉獻,以及我們所有可做的去幫助
臨終者放掉執著。(02:45:30

 


Notes:
1.
ordinary mind:凡夫心,說的也是普通心識。

上師們說:心有一個層面是它的根本基礎,稱為「凡夫心的基礎地」(the ground of the ordinary mind )。(《西藏生死書》)

2. nature of mind:《西藏生死書》翻譯為「心性」。
3.
meditation::《西藏生死書》沒有區分 meditation contemplation,依其意比較接近 contemplation;另書中講到大圓滿 rigpa 只是本覺而非「觀」什麼東西,所以 contemplation 翻譯成「禪定」會比「不二禪觀」好一些吧:

在我們活著時,很重要的是修行地光明和道光明的相結合,以及讓生起的念頭和情緒自我解脫,因為每一個人在死亡的剎那,地光明會大放光明,如果你已經學會如何認證它的話,就是完全解脫的機會。現在大家也許可以清楚了,地光明和道光明的結合,以及念頭和情緒的自我解脫,就是最深層次的禪定。事實上,像「禪定」之類的名詞,並不真正適合大圓滿法,因為終極來說,禪定隱含著「觀」某個對象,而大圓滿法永遠只是本覺而已。所以,除了安住於本覺的純粹現前以外,沒有禪定不禪定的問題。唯一可以描述這種情況的字眼是「非禪定」(non-meditation)。(《西藏生死書》)

4. 上師的直指心性(Direct Introduction)教授,這個動作或稱指出、介紹、傳示:

那時候,我大約九歲,我的上師把我找來,叫我坐在他面前,他說:「現在我要將重要的『心性』傳示(introduce)給你。」拿起鈴和小手鼓,他就唱起上師祈請文,從本初佛一直到他自己的上師。然後,他做了心性的傳示(直指心性)。突然瞪著我,拋過來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心是什麼?」我整個人頓時被攝住了,我的心瓦解了,沒有言語,沒有名稱,沒有思想——事實上,連心都沒有。在那個驚人的瞬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過去的思想已經死了,未來的思想還沒有生起,我的思想之流被截斷了。在那一個純然驚嚇之中,打開了一片空白,空白之中,只有當下的覺醒存在,那是一種毫無執著的覺醒,一種單純、赤裸裸而基本的覺醒。即使是那麼赤裸裸,那麼了無一物,卻散發出無限慈悲的溫暖。那個時候的感受,多得無從說起!我的上師顯然並不期待有答案。在我能夠尋求答案之前,我知道並無答案可尋。我像被雷電擊中似地愣在那兒,但是有一種深沉而光明的篤定,卻在我心中涌起,這是我從未有過的經驗。

當我的上師在我這麼年幼時,就出其不意地把心性傳示給我,可以說是十分不尋常的事。一般來說,都是在學生受過禪修和凈心的初步訓練之後才這麼做。這種訓練可以讓學生的心成熟和開放,進而直接體悟真理。因此,在那個強而有力的傳示時刻,上師可以把他對於心性的體悟(我們稱之為上師的「智慧心」),導引到目前已經根器成熟的學生心中。上師只不過是把佛陀的真面目介紹給學生罷了,換句話說,喚醒學生了悟內在的覺性。在那種經驗中,佛陀、心性和上師的智慧心三者融合為一呈現出來。而學生就在感恩的慈光照耀下,毫不懷疑地認識到在學生和上師之間,在上師的智慧信號學生的心之間,目前沒有什麼兩樣,過去沒有什麼兩樣,未來也不可能有什麼兩樣。

有一天,當我正在跟他學法和修行時,我有了最驚人的經驗。過去我學到的一切教法,似乎都發生在我身上,周遭的一切物質現象全部消失了,我非常興奮,喃喃地說: 「仁波切,……仁波切……發生了!」他彎下身來,充滿慈悲的臉龐令我終生難忘,他安慰我說:「沒有關系……沒有關系。不要太興奮。它終究既不是好也不是壞……」驚奇和喜悅讓我渾然忘我,但敦珠仁波切知道,雖然美好的經驗是禪修過程中很有用的里程碑,但如果有任何執著,它們就會變成陷阱。你必須超越它們,進入比較深層而穩定的根基:他充滿智慧的話語,就將我帶到那個根基。

敦珠仁波切以他的教法,一再啟發學生體悟心性;他的話點燃真切經驗的火光。多年來,每天他都會教我心法,這種教授方法稱為「指出」法。雖然我已經從我的上師蔣揚欽哲仁波切學到重要的教法,在我心中播下了種子;但施肥灌溉、讓它開花的卻是敦珠仁波切。當我開始傳法時,是他的典範啟發了我。(《西藏生死書》)

 


Copyright © 石曉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