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八識與夢;「難行之道」

 

設計作品

發表文章
照明著作
照明課程

城市夜遊

 

現代詩作

攝影與詩

閱讀摘記

閱讀周記

閱讀札記


電子信箱

訪客留言

光理公司

回到首頁


2006/01/30 05:02PM
 

2006/01/29 Sun. 大年初一, cloudy/raining, indoor 19.1°C

 

一週的夢我得分好幾天抄錄,以免過度勞累。方才又花了兩個多鐘頭抄寫巨細靡遺卻看不出什麼意涵的普通夢,我當真覺知到夢的虛幻無用,也不知道耗費時間精力抄寫下來的目的,然而不敢太簡略地寫,萬一有些是事後印證的預知事件,或者我會不會因此遺漏重要的象徵符號。

 

《藏密睡夢瑜珈》裡說「受到經驗的影響,夢象牽連過去經驗而成夢,或經歷過的事情在夢中重溫;可見夢境很少超越自己的知識、經歷、經驗所留下的印象。只有兩種例外,一種是前世今生的經歷留在八識心田中,而在夢中重現;另一種是於睡夢中進入超覺狀態,接收到多種事物的資訊而以夢的形象重現,但這已經不是一般所說的夢了。」p. 131. 無法查證的夢談不上預知,因為「預示未來的夢,譬如進入從未經歷過的境象,或見到素不相識之人,或從未經歷過的事情等等。但經過若干日之後,所發生的事情竟然與夢中情境相符,這就是前面一再強調的超覺狀態,在這個狀態中,接收到資訊均以夢顯現。此種情況正是夢觀預測法的一種偶合實例。」pp. 131-132. 這裡的「經過若干日之後」,不知我所有曾有的夢是否早過了「預知有效期」了

 

假設三年我作了一百個「從未經歷過的境象」與「從未經歷過的事情」,包括出體在內,然而卻沒有一個符合「預示未來的夢」,這種結果還真的蠻慘的,表示我所有的夢都是「由思想而成夢境」:即「對於人物、事物、欲望等有過多的思想」。「這種夢只能影射事物或聯合過去經驗、殘存記憶而構成夢境,最明顯的例子是男女相思而在夢境中出現結合或分手等情境。」p. 130. 可是,我又覺得以我的作夢、做夢功力成效絕對不僅於此,我犯不著看扁自己。

 

我之所以要淨化夢境,也是嚮往那種純然智慧的空境。如此,再無疑慮、執著,我懸念的心便終於能夠安心地放下了。

夢是意識之一,但只是八識田產生的一種幻境,而不是真實的,也就是內心出現的一種虛幻境界。而修持的目的就是要淨化八識,將「識」轉化為超然智慧。八識淨化以後,睡夢也會自然減少;所以有成就的瑜珈修持者一般是無夢的,如果偶而有夢,也會是一種預言性的夢。

張偉傑(圖丹•班瑪華丹)編著,《藏密睡夢瑜珈》p. 129. (PS. 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2006/01/30 Mon. 大年初二, sunny, indoor 21.8°C

 

不遠處新建的高樓已幾乎完全遮住從這兒眺望的觀音山,然而窗前視野所及的天空還是無限寬闊,除了左前方的高層住宅大樓,再沒有任何可侵佔的機會。難得晴朗的冬日,我與我的目標是越來越接近還是越來越遙遠?其實我也不想知道,目前的心境並不追逐什麼,如果目標是需要追逐的,必然是一種廉價的滿足。

 

許多修法都講「次第」,那並不是一種價值觀的「階級」意識,肯恩說「每一個高一等的階層都能轉化與含攝低等階層,與其說它是一種階級之分,不如說它是以大包小的全像。」《一味》p. 67.,譬如分子含攝原子,原子依然支持著分子的存在。「轉化意味著次第性的成長,靈性成長本來就是有各種階段的,某些人確實比其他人要更成熟一些」p. 371.,因此我的歷程應該繼續「向上迴旋」,其同時含攝並轉化低等次元的問題──譬如早年的「自我」與其衍生的防衛與誤解。

 

當我們所擁有的都會失去的時候,相處的片刻、甜蜜的時光、青春與美貌,我們才能見到自己內心的貧窮。「下決心」也是件荒謬的事,因為越是下定決心,反而越難達到目標;盲從清規、嚴苛持戒,把修道搞得像大專聯考一樣有著標準答案反而註定落榜,基本上門檻並不在於 qualified or unqualified,一評斷、比較就失了準頭。創巴仁波切說:「尋求任何一種福樂或夢想的實現,都必將遭受對等的失敗和沮喪。問題全出在這兒:害怕分離、希望團聚。你一旦瞭解自己在這麼做的時候沒得到好處,我想你就開始自求出離了。」《突破修道上的唯物》pp. 87, 89. 這也是我的現況,「所有成覺的雄心大志和所謂『有效的』努力,都是弄巧成拙」p. 93.。

 

所以創巴仁波切才說此道是「難行之道」,道可道非常道,這同樣也是一本無字天書,因為所有能說的、可寫的都不過是圖個方便之門。 「此道難行,是硬碰硬的心對心:你若敞開自心,願意相晤,則上師也會敞開其心。這裡面沒有奇蹟可言,敞開是雙方共同創造的情況。」p. 95. 雖然沒有上師,這句話也一樣適用。 

一旦敞開了,放下了一切,而不考慮「我在做這、我在做那」之類的基準,不考慮自己,則其他與自保或收集有關的情事就都變成無關了。這加強敞開和勇氣:你不怕傷害到自己或他人,你不把外境當作身外之物,因為你跟人生之舞及人生之戲打成一片了。

你不必懷疑或擔心自己的智慧,你儘管依需要去做。你面對的情況本身就深奧的足以成為知識了。你不需要二手資料,你不需要支援或行為準則,情況會自動支援你。若須用霹靂手段,你就用霹靂手段,因為情況要你這麼做,你不是有意逞強,你是情況的工具。

Chogyam Trungpa, 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 《突破修道上的唯物》pp. 124, 133-134. 


 

Copyright © 石曉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