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擺脫集體意識,是不是更幸福一些?

 

設計作品

發表文章
照明著作
照明課程

城市夜遊

 

現代詩作

攝影與詩

閱讀摘記

閱讀周記

閱讀札記


電子信箱

訪客留言

光理公司

回到首頁


2006/08/22 Tue., raining, indoor 28.8°C

  

《創造金錢》註一上說:「你們這生中,關於金錢自然漲退的一個考驗,就是學著怎麼不讓你的情緒,隨著這自然律動而起伏。」p. 97這點我已過關無疑,書上又說:「假如你經歷一段長期的收入銳減,要關注你正由這個經驗中學到什麼。你可以更清楚錢財在自己生命中的地位,學習許多助你將來更輕易處理錢財的功課。」pp. 105, 111書上的講法是:「錢財的阻滯,可能反映種種人際關係某處不暢通的能量」p. 98──客戶層次無法接軌的服務案件當然就算就如同我一直在說的,舊的、阻滯的能量不移走,新的便進不來。當然我們可以輕易歸因於整體大環境的景氣效應,「然而一旦你能夠達到精通彰顯的更高境界時,你將可隨心所欲地吸引所求,較不受這些自然循環的影響。」p. 105

 

 

2006/08/25 Fri., sunny, indoor 29.3°C

 

昨天下午圖書館一本《心想事成的九大心靈法則》,現在我已經看完四分之三了,原文書名叫 Manifest Your Destiny: The Nine Spiritual Principles for Getting Everything You Want。作者是心理諮商博士,一開頭就表明要用自己的話講,儘量不引述,也因為他在書寫之前都做冥想,自然打開的靈感泉源,使得讀起來格外有深度與力量。彰顯自己的命運,不僅要承認自己是「環境生物 」environorganism──「你即你的環境,你的環境就是你」(p. 73──也就是連同自身環境一起的物質存有,肩負起自己的實相實由自己所造的責任,且認出自己連結萬物之源的本能每個人就像上帝之海舀出來的一杯海水,如果海有神力,其內任一杯海水都是完全相同的。還有一個觀念跟我有次抽象夢的內容相同,「當精神動力夠的時候,該發生的事情就會發生,所以『發生』已經在那兒了,『事件』只是後來再擺上去的。」此書作者認為,我們做的並非創造而是吸引,是把「已經存在的」而且 「本來就是自己的」吸引過來。

 

 

  2006/08/26 04:47PM

 

2006/08/26 Sat., cloudy/raining/sunny, indoor 28.6°C

 

我將折疊桌搬到大陽台,鋪上乾淨的桌布,並將座位轉朝向東南角,取視覺中最純淨的方位,開始在我 Notebook 寫今天的  Journal

 

不用等到朋友來我才能享用這個陽台及這張桌子。剛下過雨、不熱的仲夏,空氣中仍帶著潮濕的氣味,零星的鳥叫唧唧,人聲極少,只有遠處無端的狗吠,斜對樓頂的鴿子都出遊去了。顯化意願的要旨之一:即刻開始享受意願的成果。

 

書背摘要:「當我們潛入一種作夢狀態——睡夢中或一天當中比較沈靜的時刻——我們所孕育的目標和欲望,都比『清醒』時還要來得壯觀。」兩天,我看完《心想事成的九大心靈法則》。書中九項法則,我在第八項「耐心等候顯化的結果」夾上的迴紋針最多(借來的書既不能畫線也不能折頁,用迴紋針作記號再影印起來),我想這也是我目前所需要費心觀察與學習的部分。作者韋恩戴爾(Wayne W. Dyer)寫道:「把你所遭遇的任何阻礙,都當作是你學習的功課,而非失敗的指標,心裡要記住你是在進行保持耐心和不在意結果的修練。所有在你人生中顯現的事物,都是理所當然的,包括你生活上的墮落(黑暗與停滯)時期,那其實是在提供給你將自己推上更高的覺知狀態的能量。」(p. 223)我現在在經歷什麼呢?答案是練習徹底擺脫集體意識。這是我今天看書才知道的,長期不看電視、不談論時事、離群索居、少去人聲雜遝之處,某種程度上可以遠離集體意識能量的干擾,但光這些並不徹底,我玩味著作者看似非常消極的座右銘:「莫抱怨!莫解釋!」(p. 238)還有不評斷、不找錯,使我感到很有意思。

 

目前有兩個案子結案不順,我暫時按兵不動,想靜待心中的某種澄清,疑問當然是:我又沒作錯什麼為何要遭受如此待遇?再者,我為何吸引到如此不堪的景況?作者的話剛好對我是最好的釋疑,這段話是:

你是否能夠發揮顯化的能力,其決定大部分在於你是否願意擺脫集體的無意識——即組成整個人類之信念的集體評斷。你所執著的屬於世界之信念模式的無數個評斷,使你失去顯化內心之渴望的能力。因此,超越這一類的信念,就成了你今生最大的挑戰之一。

你必須藉著不做任何的評斷、排除由集體意識所抱持的信念,並且一頭栽入未知的世界,以擺脫集體意識。當你開始試著不去作評斷的時候,你可能會經驗到一種失落感,或許也會感到有些寂寞。不過你也將得到回報,你會開始擴展自己的知覺,同時也將接受別人相信是他們的感覺的感覺,只是,這些感覺不見得必須是你所知道的事實。集體意識相信他們的能力是有限的,你將再也不需要與那個集體意識發生衝突了,因為你已經觸及一種較高的振波,在那個層次裡面是沒有任何侷限的。

Wayne W. Dyer, Manifest Your Destiny: The Nine Spiritual Principles for Getting Everything You Want, 《心想事成的九大心靈法則》pp. 225-226.

作者在一開頭就講到並沒有「試著」這件事,要不就做,要不就不做,他以拾起筆為例,「你所謂的試著去拾起,不過就是沒有拾起。」(p. 41)無論決定拾起或不拾起,過後都應不再反覆思量。這跟兩個和尚過河的故事很類似,其中一個和尚背了一名女子過河,後來另一個和尚說他犯戒,那和尚說:「我早就放她下來了,你到現在還背著她!」這兩年來對於比圖失利的案件,我都用這句話問自己:「我還沒放下它?」心想事成的法則八,除了「拒絕採信已經滲透到大部分你所遭逢的人的信念裡的集體判斷」(p. 226),還要「與顯化的成果保持距離」(p. 229),作者提醒我們要「定期地注意這個宇宙智慧正在顯化些什麼——它發生在你生活裡的每一個事件上」(p. 226)。

 

此刻夕陽露臉、蟬聲四起,我的生活也許不是很有趣,但是很平靜,而幸福的本質不正是一種平靜的喜悅嗎?說到覺察周遭「已經冒出頭來、即將予你顯化心中欲望之動力的的線索」(p. 240)(「冒出頭來」四個字,讓我聯想起昨日 Dreaming 中的「滄海桑田」,另一種解讀法便是「成長中的物質顯化」(a growing materialization)(p. 107),也就是夢中的水快速變成土),昨天讀聯合報副刊,賴聲川寫「暗戀桃花源」四度演出(這裡又要插播:我才剛在王大鵬的書中看到其以「暗戀桃花源」為例說明,「暗戀」裡主角在與愛人離散後,思念成疾最終花落人亡兩不知,其癡情等待某種程度也符合對方的期待。)這是一邊演喜劇、一邊演悲劇的同台表演,賴聲川說若以表情觀察悲與喜(行為心理模式論者的實驗是,將一個人的面部表情扳成笑臉,沒多久他將自動快樂起來,反之亦然。這裡即涉及「假裝」的效力賴聲川寫道:「多麼微妙的因果關係!到底是裡面在影響外面,還是外面在影響裡面?還是這兩者有一種神祕的相同性?」)然而將這種對立表情推至極致,也就是極喜與極悲,兩者的表情卻是完全相同的。而平靜則代表沒有如此情緒的大起大落。

七情六欲

艾克曼一生都在研究人類臉部表情與情緒之間的關係。在我的觀察及經驗中,「笑到傻」以及「哭到傻」不但最後臉部表情神似,同樣,「去的地方」也是神似的。這兩種被認為是相反的情緒,居然推到極致(只要不停的笑夠久,或不停的哭夠久)會變成一種類似的感受。或許叫「麻木」,但也不是;或許叫「忘我」。我向他請教,他是專家,怎麼說? 艾克曼跟我說,根據他的實驗研究,人類的七種主要情緒(我很驚訝他一下就說中了我們傳統中國說法中的「七情六慾」),只要推到極致,「他們都是到同一個地方」。

忘我

什麼叫「忘我」? 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武陵人所發現的地方可能是吧。那裡面的人「怡然自樂」: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桃花源」裡面的人不知道歷史,他們被我們遺忘,於是他也就能「忘我」而單純的存在。這就是為什麼「桃花源」是所有人心目當中的理想國,與世隔絕所以不知道歷史,唯有忘掉或不知道一切,才能嘗到怡然自樂的幸福。 是這樣嗎?暗戀中的江濱柳,透過他對過去(歷史)的執著不放,是不是也走入某一種極致,讓他的世界已經沒有其他東西了,只剩下回憶?這難道不也是一種「忘我」嗎?

《暗戀桃花源》

這一切,都是屬於《暗戀桃花源》當年創意的內在邏輯。我很高興當年做了這一部戲,讓我有機會理出這些內心的疑惑,關於悲劇,關於喜劇,關於人生。而在創作二十年之後,我還在探討這些問題,還在想陶淵明,他這麼敏銳的看到世界、歷史、人心。到如今,我們的世界又走到什麼地步?能夠不知道,是不是更幸福一些?

賴聲川,〈悲喜,快樂,忘我——暗戀桃花源的二三事〉(聯副 2006/08/25

「能夠不知道,是不是更幸福一些?」這句話我將其改寫為:「直接透過自己的雙眼而非用集體和集體意識的眼光去看世界,是不是更幸福一些?」擺脫集體意識,放在任何關係裡便是:我們將如何用自己靈犀之眼去洞穿對方行為或意圖之後的本質,同時擺脫「依賴感官所蒐集來的資料之詮釋」,以及「頭腦需要保證以營造確實可靠的結果」。就像我一向慣於的「解釋」,而韋恩戴爾要我們做的是一種對價值之直覺認定 ,因為心所採行之道直覺式的,它所認定的不是一種推理後的產物,它是自發性的,不是跟智力討價還價的結果。」(p. 49

 

因為每個人一樣同時擁有頭腦與心,四年的練習頂多讓我的視野可以稍稍高於地表,而仍生活於地球、擁有一副肉欲的軀體。頭腦與心是無法分離的一體兩面,如同極悲與極喜都去的同一個地方。這就是我們的一切作為——還包括「試著」去做的——的本質。

 

Journal 是我的祈禱,夢則是我的播種。不將收益的渴望推到極致,我不會了解富足的幸福;不將肉身的渴望推到極致,我不會了解肉身的幸福。富足與肉身都是物質顯化的形式,是粗重不是低俗。其他人的了解也許恰恰與我相反:靈性是精細不是不實際。無論從哪個角度切入(由心靈而物質,由物質而心靈),心靈與物質都不是相對的兩極而是和諧的整體。

 


 

註一地下版《創造金錢:豐饒之鑰》2005 年已由生命潛能出版,更名為創造金錢(上冊):運用磁力彰顯財富的技巧、《創造金錢(下冊): 協助你開創人生志業的訣竅

暗戀的主劇情,是一對亂世愛侶江濱柳與雲之凡,在大時代的洪流下離散,江濱柳雖有一俗世中美滿的婚姻,但一直魂牽夢繫這一段絕美的愛情。「雲之凡」的形影,成了江濱柳凡夫俗子生涯中的「桃花源」境地,直到病臥床榻,江濱柳在餘生殘影中,仍奮力尋找捕捉「雲之凡」。

 


Copyright © 石曉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