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周記:由架構二推入架構一的實案操作

 

設計作品

發表文章
照明著作
照明課程

城市夜遊

 

現代詩作

攝影與詩

閱讀摘記

閱讀周記

閱讀札記


電子信箱

訪客留言

光理公司

回到首頁

 

Editorial Note: 

電影《蝴蝶效應》的副標題:「縱使細微如蝴蝶之鼓翼,也能造成千里外之颱風──混沌理論。」

主角 Evan 藉由從小的日記作為回溯管道,頻頻回到小時候重作選擇,卻發現引發各式不同的「現在」版本。

Determined to do something now that he was incapable of doing then, Evan purposely travels back in time,

in an attempt to re-write history and spare his friends and loved ones these traumatic experiences.

By altering the events of the past, Evan hopes to transform the present.

 

The Butterfly Effect: change one thing change everything / the story

電影《顫慄時空》說的則是傑克因醫療不當注射過量迷幻藥物而出體,被曾短暫相遇的小女孩賈姬所牽引,

以至由 1992 年的聖誕夜去到了 2007 年的聖誕夜已成年的賈姬身邊。後來他成功改變了1993 年元旦死亡的命運,

並整個肉身移轉到 2007 年,仍然與另一個時空版本的賈姬重逢。

 

《黑洞頻率》、《蝴蝶效應》、《顫慄時空》都是講不同時空的人物交錯,互相滲漏彼此實相、改寫命運的故事。

這樣的情節可能在現實生活中上演嗎?舉一個 《夢與意識投射》的真實經歷為例。  

 

Jane Roberts 認為「彷彿涉及了可能性的夢,在其中我們似乎感知到我們在正常環境本可能發生,或在未來可能發生的可能事件。」

《夢與意識投射》p. 317. 她的 ESP 班學生蘇•華京斯某次出體,遇到「可能實相」的“可能的珍”及“可能的羅”,

那個珍看來肥胖、在一家計程車公司上班,羅則無精打采,他們放棄了對賽斯的信念,為了省錢而與羅的父母同住。

這個實相珍的定期賽斯課中,賽斯建議蘇,由於她與他們情感上的聯繫,蘇應當適時伸予援手。賽斯評論道:

「那個經驗是十分正當的,並且在許多層面上,它都算是個教訓。

   首先,很明顯的,在形形色色的可能系統之間有溝通的,並且在一個系統裡的行動能夠而且真的會影響另一個。

   你明白嗎?到一個很大的程度,你和魯伯 (指羅和珍) 對那個接觸也有影響。所以自己的一部分會對另一部分施以援手。

 

「這些可能的自己是由於你們自己的希望──你們覺得很難達到的希望──而被創造出來的。

   但如你們所知,以這樣一種方式創造出來的能量無法被否定,而必須繼續沿著其自己的方向發展。

   這些是片段人格,所以他們有到他們開始那一點的你們的記憶,而他們從那一點繼續下去。

   無意識地,你們覺察他們的進展,正如他們也無意識地覺察你們的進展。」

 

Jane Roberts, Seth, Dreams & Projection of Consciousness《夢與意識投射》pp. 303-305.

蘇在她的出體夢裡與“可能的珍與羅”保持連繫,繼續向這對可能夫婦描述“現在這一對珍與羅”的生活與信念。

後來,“可能的這一對珍與羅”搬進了“現在這一對珍與羅”所住的公寓,也重新開始了賽斯課,他們似乎更有自信及更自在。 

 

賽斯所稱「自己的一部分會對另一部分施以援手」並不限於這一世,不同時空、不同人身之間 (一般稱前世、來生) 也能彼此提攜。

《走出時間之外》中,麥可進入幾個世紀前瀕死的湯姆夢中,告訴他要怎麼做,因而創造了另一個可能性。

依賽斯解釋,這是「你認知到你『過去的』人格,並且知道他們與你自己的人格同時存在。」《夢與意識投射》pp. 386-387.

因為「過去正在發生、或將來發生的事,現在也正在發生。因此,當下總可以與過去和未來相通,你進入過去造成改變。」《走出時間之外》p. 152.

 

同樣,夢中亦有可能投射到將捲入的未來事件,藉由在出體中一個有意識的行為,改變了這個未來“本來”會採取的方向。

「這樣一個行動因此看起來像是發生了兩次,一次在你的現在,而一次在你的未來。

但是未來,你會是被這來自過去 (出體) 旅遊的自己改變了方向的那個你。」《夢與意識投射》p. 334.

 

讀者 D 曾形容這種情況像是不停地在繞時空圈圈:來自未來的你回到現在,告訴現在的你避開可能的危險,

然後這個現在的你一直往下走,來到未來的那一點,再回到過去告訴過去的你,過去的你再繼續往下走……。

物質世界線性時間的基本假設並不適用於「廣闊的現在」的內在實相,「時間與空間只是用來感知物質實相的偽裝模式」p. 392

同樣,稱夢中事件為幻象也是無意義的,「所有的夢與投射,這些經驗與意識的次元,與我們所知的實相共存,

而藉此我們運用到我們天生具足的能力。」《夢與意識投射》p. 395.

「起始有太多種起始。這種起始很像作夢從中途作起,醒來之後一直在想怎麼回事一樣。

   作夢時夢中的事物常常同時發生,然而又好像有頭有尾──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宇宙就很像這樣。

   宇宙每一天都在開始,每一分鐘,和我們接觸的每一個點都在開始。

   宇宙在每一個地方,每一個點同時開始。我們的精神實相起自一顆不可思議的內在聖心,

   我們就是這顆聖心,只是進入世俗,化為個體而已。我們就是神,只是經過偽裝而已。」

 

Jane Roberts, The Further Education of Oversoul Seven, 《穿梭幻相實相》p. 302.

2005/08/15 11:56pm

Weekly: the practice from framework II to framework I
2004/10/18-10/24  indoor 22-24°C  

 

放棄「架構一」的無盡等待,也就是「放棄等待的心智狀態」。很喜歡艾克哈克•鐸利書上這一段:

「如果你臨在,便絕不會有等待任何事的需要。

   下一次有人告訴你,『抱歉,讓你久等。』的時候,

   你可以回答他,『沒關係,我沒等。我在這兒自得其樂。』」

 

Eckhary Tolle, The Power of Now: A Guide to Spiritual Enlightenment,《當下的力量:靈性開悟之指引》pp. 148-149.

如果我可以“自由進出”「架構二」,我打算直接在「架構二」“工作”。

(其實誰都可以透過夢境與冥想進入「架構二」,只是有沒有“帶著意識”的差別。)

「『架構一』即物質世界,由自我 (ego) 管理,自我即我們與之認同的我們那個有意識的版本。

    『架構二』是在幕後的實相,我們由其中汲取在創造實相時所涉及的那些資料,而後我們才在物質世界中經驗我們造出來的實相。

    主管這廣大的『資訊服務』的是內我 (inner self) ──也被稱為在內的自我、心靈、無意識、靈性的自己及靈魂。」

 

Nancy Ashley, A Seth Workbook: Create Your Own Reality, 《心靈探險:賽斯修練法》pp. 31-32.

我真正的學位與工作自此才開始。

當兩年的沉潛群書與記載夢境略有一些瞥見:那些可能的實相、以及同時存在其他片刻點 (moment points) 的我;

當對我們所遭遇的實相之本質有更多瞭解的旺盛意圖持續不斷,讀來的、聽來的總是比不上親身的體驗;

與其生活在一個看似沒有意義的「架構一」,在看似仍受到前世今生思想結晶的印記之制約下無力化解,

無法確知除卻這個當下的現實還能有什麼可能性,與其如此,不如想法子「自得其樂」。

 

——你一定不知道我在講什麼。讓我再仔細說明:

「物質宇宙是意念建構而成的」(The Physical Universe As Idea Construction)

 

    能量             是宇宙的基礎;

   意念             是被一個存有 (entity) 變成為物質實相的精神能量;

   情感             是將意念推入建構的驅策力;

   學習             是由現存的意念建構新意念的能力;

   物質宇宙    是所有個體的意念建構的總合。

 

Jane Roberts, Seth, Dreams & Projection of Consciousness, 《夢與意識投射》pp.22-24.

所以,我的“研究論文”暫定名為:某存有「情感驅策意念由架構二推入架構一的實案操作」。(不准笑) 

 
  2004/08/08 06:34pm
 

「你有很大一部分的問題都可以頗為輕易的藉助你的想像力來解決,

    而使你們能在你們的心中形成那些你們後來可將之外在化的實相。」

 
Jane Roberts, The Nature of Personal Reality, Volume II,  《個人實相的本質》p.581.
 

 

賽斯說:「你可以看著一個物體,像是一張桌子,而見到它在空間裡的確定性。

當然,到某種程度,你離心理實相太近而無法用同樣的方式感知它們。」《個人實相的本質》p. 139.

平時我們所用的是「外在感官」,作夢及出體時用到的則是「內在感官」;

出體者伴隨意識範圍的加大與內在感官的加強而有所謂的形體一、形體二及形體三:

 

 

│肉身體:無法時空旅行

形體一:

作普通夢使用的形體。可以浮起但有限度,

不能穿越牆壁; 用到某些內在感官;

│乙太體:空間旅行,無法時間旅行

形體二:

可以穿過實質物質、自由浮升,感知過去、

現在或未來,與其他出體者相約會面;

用到更多內在感官; 

│星光體:時空旅行,只能看見過去、前世

│心智體:可瞥見未來

形體三:

可超越太陽系,

感知其他系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企圖用所有的內在感官;            

│靈性體:與整體意識有關,夢與真實會合為一

│宇宙體:只有宇宙存在  

│涅盤體:「實存」消失,只有源頭

 

Jane Roberts, Seth, Dreams & Projection of Consciousness,《夢與意識投射》p.329, 338

Osho, The Seven Vital Energy Centers, 《脈輪能量書 I:回歸存在的意識地圖》 pp. 162-168.

並不指望立即能飛到所愛身側或者穿透時空看入未來,出體界的新生當然得循序漸進,

依賽斯說法係一種「自動的自我保護,不接受對自己發展速度而言太過強烈的刺激」《夢與意識投射》p.338

 

以下摘錄一段「一位心理學家 (金) 與賽斯談存在」作為我“自得其樂”的寫照:

「我不能經驗一個我為自己創造的幻覺嗎?」

「你能經驗那幻覺,但當你把幻覺當幻覺來體驗,就不會再體驗到它。你跑到自己前頭去了。」

「但無處可去啊。」金說。

「你並不知道它,你思考它。你不會在你現在在的地方。」

「還有可在的地方嗎?」

「沒有,也有。」賽斯說。

「能在任何不是幻覺的地方嗎?」

「我對你說:有的。」

「我怎知其差別呢?除了我心中的創造,還有別的方法來區分真實與幻覺嗎?」

「現在你並不知道。當到達了那一點,如果你喜歡,你將能經驗任何的『真實……幻覺』如你所願。

   但那經驗這些的自己將知道它自己為真實。它無處可去,因為它無處可去,因為它是唯一的真實,而會創造自己的環境。」

「我們繞了整整一圈,我與我所創造的實相為一體,無處可去。」金說。

「你一定仍能體驗這些幻覺,明白它們是虛幻,完全明白它們的性質,而仍知道基本的實相是你自己。無處可去因為你就是那地方和所有的地方。

   你必須有足夠的自由去探索在你自己系統內的每一件事和經驗,明知它就是你自己,然後再離開你的系統。這些一定是要直接的經驗。

   探索是必須的。有些遊戲是必要且適當的。」 

「目的是否在此遊戲,而非創造或探索?」

「那樣說來,你自己就是那遊戲,你在創造你自己的限度。」

「不能自我出賣也不能出賣別人。」

「但自我出賣的概念能導致曲解。」

「但這些曲解是濕婆 (Shiva) 玩的遊戲的一部分。」

「我情願叫它是愛的努力。」

 

Jane Roberts, The Seth Material,《靈界的訊息》pp.119-122. 

  2004/10/22 09:46pm

 

You were born together, and together you shall be forevermore. Ay, you shall be together even in the silence memory of God.

But let there be spaces in your togetherness, and let the winds of the heavens dance between you. 

你們生即同在,你們將永遠同在。是啊,甚至在神靜默的記憶中,你們也將同在。

但是,在你們的結合中留些空間吧,好讓天堂的風在你們之間舞蹈。

 

Kahlil Gibran, The Prophet,《先知》p. 49.


【相關閱讀】

1. Eckhary Tolle, The Power of Now: A guide to spiritual enlightenment, 當下的力量:靈性開悟之指引 

2. Osho, The Seven Vital Energy Centers,脈輪能量書 I:回歸存在的意識地圖

3. Nancy Ashley, A Seth Workbook: Create Your Own Reality 心靈探險─賽斯修練法 》

4. Jane Roberts, Seth, Dreams & Projection of Consciousness夢與意識投射》(賽斯書)

5. Jane Roberts, The Nature of Personal Reality 個人實相的本質(上、下》(賽斯書)

6. Jane Roberts, The Seth Material靈界的訊息(賽斯書)

7. Jane Roberts, The Further Education of Oversoul Seven穿梭幻相實相

8. Michael J. Roads, Into a Timeless Realm走出時間之外

9. Kahlil Gibran, The Prophet, 紀伯侖,先知


【讀者回應

2005/08/16 09:49am 讀者 CF:

好久沒回應你的文章。
最近讀你的文章,讀著讀著覺得架構方式,怎麼越來越像在實驗室作業
——看這封信的標題:「由架構二推入架構一的實案操作」

..................................................................................................................................................................................................................................................................................................

2005/08/16 06:40pm 讀者 S

若以《捍衛戰警》(基諾李維)為例說明: 

這地球是上帝的實驗室,我們是由上帝所排練出來。

而我們就是精神,就是神。

 

所以同理可證:我們自己在實驗室裡,做實驗!!

..................................................................................................................................................................................................................................................................................................

2005/08/16 04:38pm 讀者 S:

我覺得

我有進步了

因為你寫的我都看得懂!! 

暫定名為:某存有「情感驅策意念由架構二推入架構一的實案操作」。(不准笑)

為什麼要笑 

以下摘錄一段「一位心理學家 () 與賽斯談存在」作為我“自得其樂”的寫照:

我必須想想,才能體會他們的意見!!

..................................................................................................................................................................................................................................................................................................

2005/08/16 05:33pm 主編:

Edward 說後半段他看不懂。 

為什麼要笑?

這是去年寫的,這種觀念還沒幾個人能接受,會以為我在說笑。

..................................................................................................................................................................................................................................................................................................

2005/08/18 10:26pm 讀者 C:

啊,對我這邏輯概念不太好的人而言看這篇還真的有些辛苦,
還好平常偶爾能聽妳“說故事”,所以有些是妳口述過的我便懂得。

妳的體驗我不曾有過,但誠如我常說的,看妳寫的、聽妳講的,總有些能進到我腦裡,給我正面的能量。

「你有很大一部分的問題都可以頗為輕易的藉助你的想像力來解決,

    而使你們能在你們的心中形成那些你們後來可將之外在化的實相。」

這段話讓我想起妳說過的:“不喜歡的就把它重想一遍”(大意是如此) ,往往因某事而沮喪的心情頓時便開朗了起來。
「由架構二推入架構一的實案操作」──好學術的語彙喔,不過好像也沒其他能更真切表達的替代性題目吧。

..................................................................................................................................................................................................................................................................................................

2005/08/19 02:56pm 主編:(兼回覆 2005/08/16 讀者 CF)

「由架構二推入架構一的實案操作」──本來就是我自訂的“論文”題目,既是“論文”當然就不會是“散文”。

可以舉我兩個“實相舞弊案”為例:

時空電影中都使用到同時性,不過現在我有一種作弊法,當我在出體狀態看到或摸到我房子的物品 ,我會事後“補放”上去。

譬如 6/29 在書架上摸到十歲大玩的小洋娃娃,現在我就把她擺在同一位置;

6/30 餐桌上的「黃色塑膠把手及底座的圓錐形玻璃水瓶」,也把我 7/5 巧合買的「黃色塑膠頂蓋的圓柱形塑膠水瓶」放在那。

(2005/07/17)

就好像這類時空電影常演的,所發生的事是來自過去或未來的告知,才能一路舖陳至“可能的未來”。

當然商業電影只取了實相觀念的片段,而羅織成浪漫結合或英雄式救贖

賽斯也說:「我們是我們自己的救贖者。」《夢與意識投射》p. 386

「廣闊的現在」而言,「過去─現在─未來」的諸多版本均共在於此刻,“分支”始於不同的抉擇,

也就是被我們捨棄的那些個版本,從那一點即進入「可能的實相」,且有了自己獨立繼續的歷程

——賽斯說是因為能量不能被收回而必須走上自己的路

可能版本也有可能在未來與主流實相再度合而為一,不過這都依賴現在每一刻的「選擇」而定。

 

「由架構二推入架構一的實案操作」講白一點就是直接進入曾因故被捨棄的「可能實相」,

與「可能的角色」互動、影響,盡力促使被放棄的版本重新翻案而成為可能的未來。

這是一條「逆向操作」的艱困路,所要救贖的是自己事後才覺知的理想、美夢,或涉及那些所謂價值完成的事

而並非口若懸河地玩弄概念、標新立異於靈修解脫。

 

妳若未能懂得,也真的不礙妳任何事。


Copyright © 石曉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