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周記:浮於塵世,回到夢時

 

設計作品

發表文章
照明著作
照明課程

城市夜遊

 

現代詩作

攝影與詩

閱讀摘記

閱讀周記

閱讀札記


電子信箱

訪客留言

光理公司

回到首頁

 

Weekly: back to dreamtime

2005/06/27-07/03  indoor 29-30°C     

 

作夢者或出體者進入了迴異於物質世界的「非物質實相」(non-physical reality) 或隱含秩序層 (implicate order),

孟羅 (Robert A. Monroe) 分別簡稱「醒時」與「夢時」“現場”為  「Locale I」與 「Locale II。他在第一本出體著作中寫道:

This implies that the areas of Locale II are peopled for the most part with those alive but asleep or drugged,

and quite probably those who are "dead" but still emotionally driven.

It is impossible to convey to another the "reality" of this non-physical eternity.

 

I suspect that many, most, or all human beings visit Locale II at some time during the sleep state.

Why such visits are necessary, I don't know.

Perhaps one day, some year, our life sciences will unravel this knowledge and a new era will be born for mankind.

 

Robert A. Monroe, Journeys out of the Body, pp. 78, 80, 85.

所有靈修道途所指向的,莫不是「停止對外張望,往內看,向內轉,起身找尋並探索,自己的內在性、自己的主體性。」《喜悅》p. 1.

大多數人從不曾思索過孟羅的疑問:「為何夢時造訪非物質實相經常且必須發生?」,更遑論「向內看」,如同克里須那穆提所描述:

「人生變得瑣碎而膚淺──出生、學會一些東西、受苦、結婚生子、賺錢、擁有小小智性上的享受,然後就死亡了。」《生命之書》p. 235.

「人類已不知自己為何存在,他不再用腦,也忘記身體、感官以及夢的秘密知識。

    他們不再使用靈性所賦予的知識,他們甚至不知有靈性這回事,

    所以他們跌跌撞撞盲目亂走,走在一條哪兒也去不了的路上。」(拉寇達族巫師跛鹿)

 

Michael Talbot, The Holographic Universe,《全像宇宙 3:時間與空間第九章「回到夢時」p. 368.

佛教認為死後可以相續的「心識」(consciousness),是一切輪迴與涅盤的根本《心與夢的解析》p. 118

Jane Roberts 所經驗的事實亦是:「人的意識是可動的、聚焦在身體裡,卻不依賴它,除了在三度空間的生命之外。」《意識的探險》p. 7.

心識或意識並不存在於肉體特別是大腦中,這對出體 (out-of-body) 者而言乃不證自明,

「澳洲原住民認為心識的來源是在『夢時』(dreamtime) 的超實相層」《全像宇宙 3p. 372「是自身最早的一段歷史時期」夢的智慧p. 25

 

《夢的解析》作者佛洛伊德 (Sigmund Freud),「將夢視為摘下面具的潛意識」,認為夢是來自潛意識“備受壓抑”的訊息《夢的指南》p. 8

榮格 (Carl Jung) 進而推衍出每個人格都有兩個層次或面向」:意識自我 (Ego) 與潛意識,主張夢是自然而“盡情表達”的人類活動夢的智慧》pp. 6, 80.

他在《回憶•夢•省思》中寫道

「佛洛伊德認為潛意識是意識的產物,潛意識只是意識拋棄推積而成的一些廢物。

    但我卻早就以為潛意識是個母體(matrix),是有創造力的意識的基礎,能夠自主作用於意識、自主地引導意識。」

 

Stephen Segaller & Merrill Berger, The Wisdom of the Dream: The world of C.G. Jung夢的智慧:榮格的世界p. 80.

Jane Roberts 提出的「面向心理學」(Aspect Psychology) 更廣納預知性的夢、出體經驗、意識轉換及其他超感官知覺 (ESP) 的存在

正常有效的經驗,且視其為「發現自己真相的絕佳方法」《意識的探險》pp. 7-9.

「以某種方式,我們是在與內在秩序溝通,再由之升起事件,儘管我們常常扭曲『內在的聲音』,但是它們是有意義的。

 但我們是誰?我們與這些接通了物質與非物質實相的種種訊息,又有什麼關係?」

 

 我們每個人到某種程度都覺知內在實相。我們每個人在某個時候都會被無時間性的一刻所震懾,

 在那時,我們以一種與文字無關的方式『知道我們所知道的』,

 在其間,焦點人格幾乎站在他自己的巔峰,觀看它靈魂的內在天空。」

 

Jane Roberts, Adventures in Consciousness,《意識的探險》p. 273.

孟羅的疑問也是我的疑惑。或者「夢」是我們與某個「母體」之間不可脫離的臍帶,可以由此展開溯源之旅。

醒於夢境之後呢?或者帶足意識出體之後呢?——這是我另一個疑問,可不會是像孤魂野鬼般地無所是事、四處飄盪。

 

「夢境研究學會」重要成員、Control Your Dreams 作者珍•蓋肯巴哈 (Jayne Gackenbach) 博士認為:

「清明夢更上一層樓是屬於純意識的領域。心靈完全內斂;沒有二相,無物可看,無聲可聽,個人意識卻在大自然中擴展。」《夢的指南》p. 213, 217.

這種純意識超越「醒、睡、夢」三種意識狀態,在其中意識只知道自己,心智直接接觸本體」《超覺靜坐》p. 16

如同奧修說明的七個身體的七種夢“進階”:愈是到達內在較為高層的身體時,所作的夢與實之間的距離會愈來愈小。

最終超越到第七種夢實相,「在第七個身體裡,除了存在以外,別無他物。所有一切都消失了,只剩源頭。」《脈輪能量書I》pp. 172, 181.

「每一種類型的夢都有著它平行對應的實相,如果你無法了解這整個幻象,你就無法了解真實。

 只有當你能夠清楚意識到你的夢,你才能夠了解真正的實相。 

 夢是最偉大的奧秘之一。我在這裡告訴你的,只是夢這個奧秘中最外圍的一層,

 但是,你所知道的卻足以讓你開始這趟探索的旅程了。」

 

Osho, The Seven Vital Energy Centers,《脈輪能量書I:回歸存在的意識地圖pp. 183, 187.

2005/07/03 09:56pm

 

 2005/07/02 05:06pm, raining

Trust the dreams, for in them is hidden the gate to eternity. 

信賴那些夢吧,因為在它們內在就隱藏著通往永恆之門。

 

Kahlil Gibran, The Prophet《先知》p. 215.

 

Weekly: dwell in earth

2004/09/06-09/12  indoor 28-25.6°C      

 

 

  創造者   

  拋棄那個想要變成誰的概念,神創造了你,你是無法被改善的。
  如果你整合得很好,你的內在和外在將不再有任何差別。 
   你目前在進行的事,如果加上來自成熟的了解,將會豐富我們自己和別人的生命。

 

   Osho, Osho Zen Tarot,《 奧修禪卡》pp.76-77.

.......................................................................................................................................................................................................................................................................................................

 

前年生日開始記載夢境,逐漸發現醒時與夢時已不再有太大差別,換句話說,也就是顯意識與潛意識沒什麼不同。

 

心理學家榮格 (C. G. Jung) 「尊重意識與潛意識心靈的整體性我們所做形象清晰的夢,都是心靈的真實體驗。

外在世界的關係,很大一部分是內在心靈的顯現。」《夢的智慧》譯者導讀, pp.19-20.

由此可觀察出,藉由 Weekly / Dreams 的紀錄,我所自我顯現的內在 / 外在都是同等真實且漸趨一致的。

而我目前的「關係」,必然也是彼此內在心靈的「聯合顯現」,那就已經「是」了,還能怎麼欲求。

「仔細聽:當你不需要他人時,你才有能力愛,那種愛不會帶來痛苦。

    不斷超越需要、索求、欲望,那麼愛就變成一種非常輕柔的分享、一種絕妙的領悟。

    當你領悟了自己的那一天,此時已無人能使你痛苦。你曉得人是因為假我才會受苦。

 

    你的愛會使你有能力幫助你所愛的擺脫自我。」

 

Osho, Joy: The Happiness that Comes from Within, 《喜悅》p. 183.  

 

  2004/09/04 05:22pm

 

想起奧修的「活於塵世卻不屬於它」。

「活在世界中卻不要屬於世界;就好像蓮花生在水中,水卻碰觸不到它。

    也只有到這個片刻,你才能體悟到那最終的意識──是自由,是喜悅,也是祝福的。

    生命若沒有這份體悟,你就錯過了生命的重點;

    了解這份體悟是生命唯一的目標。記住!是『唯一』的目標。」

 

Osho, The Book of Wisdom, 《清醒後離開》pp. 32-33.

生活中不太關注俗世的紛擾,也不太沾染他人的情緒,漸漸瞭解所謂「反應」多半來自無意識的慣性及“被教導”的方式。

萬事萬物僅是化身幻象,過於執著就顯得愚癡;周遭不過是浮光掠影,屬於本質的才是真相。

「世界不斷進行著,而你並沒有受到影響;你的人待在世界裡,但你卻沒有在世界裡;

    你的人待在世界裡,但是世界卻不在你心裡。

    無論你做什麼,不論你發生了什麼,那都沒有差別:你依然十足純真。」

 

Osho, Tantra: The Supreme Understanding, 《存在之詩》pp. 145-146.

「不管透過什麼方式,靈魂都會找出路,如果眼前出現無法容忍的限制,它就會以超越感官的力量破繭而出。」《尋覓孿生的靈性伴侶》p.125.

醒於夢境是第一步,然後是醒於塵世,就能體悟我們並非只依賴形體或這個世界而存在。

遠距靈氣也好,夢境、出體也罷,「永遠尋找熱愛的人及事」,就能有一個超越時空的觀點,明白這一切發生的緣由。 

 

  2004/09/06 06:20pm

 

「永遠尋找你熱愛的人和所做的事情,你就會找到,最後它會變成第二天性。這是你所有問題的答案。」

 

Julia M. Busch, My Secret Life With An Angel, 《與天使對話的秘密》pp. 174-175.

 
 

【相關閱讀】

1. Osho, Osho Zen Tarot奧修禪卡:禪宗超凡的遊戲

2. Osho, Joy: The happiness that comes from within喜悅:從內在深處湧現的快樂

3. Osho, The Book of Wisdom,清醒後離開 (最後的叛逆)》

4. Osho, The Seven Vital Energy Centers,脈輪能量書 I:回歸存在的意識地圖

5. Maharishi Mahesh Yogi, Science of Being and Art of Living: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超覺靜坐:本體科學與生活的藝術

6. Patricia Joudry & Maurie D.Pressman,M.D., Twin Souls: Finding your true spiritual partner尋覓孿生的靈性伴侶

7. J. Krishnamurti, The Book of Life: Daily meditations with Krishnamurti生命之書:365日的靜心冥想

8. Michael Talbot, The Holographic Universe全像宇宙投影三部曲:【第三部】時間與空間

9. Jane Roberts, Adventures in Consciousness意識的探險

10. Dalai Lama, Sleeping, Dreaming and Dying: An exploration of consciousness with the Dalai Lama達賴:心與夢的解析

11. Stephen Segaller & Merrill Berger, The Wisdom of the Dream: The world of C.G. Jung夢的智慧:榮格的世界

12. Jayne Gackenbach & Jane Bosveld, Control Your Dreams夢的指南


後記

本想輕輕鬆鬆地寫篇「前言」,沒想到卻一發難以收筆,便另成一篇 Weekly

如同碩士班研究生寫作業,東抄西拷地只要彷彿搞出一點“共識”即可,不太需要自己的論述——噢,那是博士班幹的事。

 

目前所作的,即是找到自己所從事的 "activities" (套用孟羅用語),一些合理性的依據,以顯得理直氣壯。

如同 Jane Roberts 有個 ESP 班(超感訓練班),我也很想搞個清明夢 / 出體研究社,

 

要不要報名啊?


【讀者回應 我是讀者,我要回應

 

2005/07/04 02:24pm 讀者 SC

我是很想報名

但是又想睡很飽

還是有空練練瑜伽、打打坐、順便觀想一下

一樣可以到達同樣的境界

.................................................................................................................................................................................................................................................................................................

 2005/07/04 02:57pm 讀者 J:

你這個研究社,會不會讓我這個沒有啥出體經驗的人,覺得高深莫測啊!

我想還是繼續當個望教友好了,讓自己功力再高一些些。

.................................................................................................................................................................................................................................................................................................

2005/07/04 04:56pm 主編:

首先,本社的“工作”就是「去睡覺」,既不必練瑜珈也不用打坐,只要躺著睡就好,

還有是在你家不是我家睡,只不過附帶要開始記錄夢境,如此而已,哪有什麼高深莫測。

「遵照賽斯的指導,我正在學習當我正在作夢時認知到我是在作夢,

    如果我想操縱夢事件便可操縱它,離開我的身體,以及分辨幻覺和實相。

    但,在做了所有這些之後,我往往又睡著了,正常地作夢直到天明,而失去了對我的經驗的清晰記憶。

    我推想,如果我只在白天小睡個一小時左右,那麼我會比較不會忘掉。

    這『在工作中睡覺』或去睡覺以便去工作,成了羅和我之間的一個笑話。」

 

Jane Roberts, Seth, Dreams & Projection of  Consciousness《夢與意識投射》p. 328.

藉由耳濡目染與經驗分享,讀者 S 已可以夢中看手看腳,讀者 S' 則剛開始夢中知夢,這兩位是我的會員。
讀者 I 早不知飛到什麼星光層及巨石陣;讀者 D 幼年有預見場景的異稟,還跟女友化身去過火星
讀者 F 看著在打坐的自己甚至有一位僅在夢中出現的“朋友”……。
 
這些有多特殊嗎?—— 一點也不,本能而已。

 .................................................................................................................................................................................................................................................................................................

2005/07/04 07:50pm 讀者 J:

瞭解,我儘量睡覺時大量的作夢,不過很久沒做清明夢了!努力囉!


Copyright © 石曉蔚 All rights reserved.